“虎爸”的苦恼:儿子小升初未进名校父亲跳楼
1 “虎爸”的苦恼:儿子小升初未进名校父亲跳楼
飞车2011-09-27 14:07:41 发表
因为儿子小升中进不了名校,李先生爬上香港闹市的天桥寻短见。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美籍华人蔡美儿一本《虎妈战歌》,让“虎妈”成了高期望严要求父母的代名词。在香港,这样的“虎爸虎妈”绝非珍稀动物——
9月新学期来临之际,香港一名绝望的父亲站上了闹市天桥寻轻生,警方出动谈判专家,消防队在桥下铺起救生气垫,一时交通大乱。这位父亲寻死觅活的原因,竟然只是儿子升学未能进入心仪的中学。危立天桥的“虎爸”并不孤单,香港的社会压力和独特文化造就了一大批“虎爸、虎妈”,他们的孩子,读必名校,考则全优,课余还得学英语、弹钢琴、练体能,小小年纪就得背起“出人头地”的重任。
从小挤独木桥
爬天桥的李先生53岁,有一个12岁的儿子,成绩优秀,但今年升初中未能获派香港的传统名校英皇书院。李先生夫妇无法接受儿子就读普通中学,先在礼宾府外向特首抗议,又再爬上天桥闹自杀,最终被警方以妨扰公众罪拘捕。
李先生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毋庸讳言,香港孩子确实有不小的升学压力,从幼儿园直到大学,每一级都是一个战役。香港传统名校拔萃男书院附小日前举办小学一年级入学简介会,2000多位家长蜂拥而至,而全港适龄儿童不过4000人。为了获得入场机会,家长们冒雨排队,一些人甚至凌晨3点就来等候。
为进入名校,许多香港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档,让他们接受各种训练。香港《经济日报》曾报道过一个例子,与丈夫均为高级白领的梁太,儿子才5岁,送读传统名牌幼稚园不说,还安排与美国外教每天透过视频会话补习英语,聘请会讲普通话的保姆,让小孩的普通话、粤语和英语齐头并进。
“两文三语”不过是中产阶级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基本功”,由于许多学校愿收有特长的孩子,许多家长因而认定“艺多不压身”,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学习数学、篮球、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
两代人都煎熬
从目标管理的角度,“虎爸、虎妈”这种“从头管到脚”的教育是有成效的,他们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不俗,长大后也较易获得体面的工作,正如蔡美儿的大女儿同时收到耶鲁和哈佛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毋庸置疑,压力和禁锢也会让孩子丧失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比如幸福感、创造力、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
就梁太安排5岁儿子视频学英语一事,专家警告说,人际沟通不能单靠屏幕,幼童将因缺少人与人的接触、表情反应及身体语言,窒碍成长发展,原本应该快乐的童年变成痛苦的回忆;至于李先生为儿子闹自杀,更给孩子做了价值观极度扭曲的不良示范。
香港蓝天心理谘询中心临床心理学家邹凯诗指出,强势如“虎”的教育,会让亲子间压力直线上升,直至子女出现“违抗性行为”,即“完全不听从指令、叫他行左他行右,故意与父母作对。”同时,受父母心态影响,子女可能变得事事爱与别人比,不懂感恩和知足,年纪小小便勾心斗角,孩子间无法建立真正的友谊。
受苦的并非只有孩子。美国《赫芬顿邮报》一篇题为《陷入矛盾中的中国虎妈们》的文章说,一方面,“虎妈”们给自己的子女施加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她们也为此而感到愧疚。在“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和新一代的“快乐教育”之间,父母备受折磨。
骑“虎”难下
既然两代人都煎熬,为何“虎”式教育依然大行其道?一方面,香港是个崇尚竞争与速度的社会,家长出于危机意识,不得不对子女步步紧逼;另方面,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香港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认为,小孩无法为自己负责,父母为孩子规划未来理所当然。
回复该发言
因为儿子小升中进不了名校,李先生爬上香港闹市的天桥寻短见。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美籍华人蔡美儿一本《虎妈战歌》,让“虎妈”成了高期望严要求父母的代名词。在香港,这样的“虎爸虎妈”绝非珍稀动物——
9月新学期来临之际,香港一名绝望的父亲站上了闹市天桥寻轻生,警方出动谈判专家,消防队在桥下铺起救生气垫,一时交通大乱。这位父亲寻死觅活的原因,竟然只是儿子升学未能进入心仪的中学。危立天桥的“虎爸”并不孤单,香港的社会压力和独特文化造就了一大批“虎爸、虎妈”,他们的孩子,读必名校,考则全优,课余还得学英语、弹钢琴、练体能,小小年纪就得背起“出人头地”的重任。
从小挤独木桥
爬天桥的李先生53岁,有一个12岁的儿子,成绩优秀,但今年升初中未能获派香港的传统名校英皇书院。李先生夫妇无法接受儿子就读普通中学,先在礼宾府外向特首抗议,又再爬上天桥闹自杀,最终被警方以妨扰公众罪拘捕。
李先生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毋庸讳言,香港孩子确实有不小的升学压力,从幼儿园直到大学,每一级都是一个战役。香港传统名校拔萃男书院附小日前举办小学一年级入学简介会,2000多位家长蜂拥而至,而全港适龄儿童不过4000人。为了获得入场机会,家长们冒雨排队,一些人甚至凌晨3点就来等候。
为进入名校,许多香港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档,让他们接受各种训练。香港《经济日报》曾报道过一个例子,与丈夫均为高级白领的梁太,儿子才5岁,送读传统名牌幼稚园不说,还安排与美国外教每天透过视频会话补习英语,聘请会讲普通话的保姆,让小孩的普通话、粤语和英语齐头并进。
“两文三语”不过是中产阶级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基本功”,由于许多学校愿收有特长的孩子,许多家长因而认定“艺多不压身”,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学习数学、篮球、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
两代人都煎熬
从目标管理的角度,“虎爸、虎妈”这种“从头管到脚”的教育是有成效的,他们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不俗,长大后也较易获得体面的工作,正如蔡美儿的大女儿同时收到耶鲁和哈佛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毋庸置疑,压力和禁锢也会让孩子丧失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比如幸福感、创造力、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
就梁太安排5岁儿子视频学英语一事,专家警告说,人际沟通不能单靠屏幕,幼童将因缺少人与人的接触、表情反应及身体语言,窒碍成长发展,原本应该快乐的童年变成痛苦的回忆;至于李先生为儿子闹自杀,更给孩子做了价值观极度扭曲的不良示范。
香港蓝天心理谘询中心临床心理学家邹凯诗指出,强势如“虎”的教育,会让亲子间压力直线上升,直至子女出现“违抗性行为”,即“完全不听从指令、叫他行左他行右,故意与父母作对。”同时,受父母心态影响,子女可能变得事事爱与别人比,不懂感恩和知足,年纪小小便勾心斗角,孩子间无法建立真正的友谊。
受苦的并非只有孩子。美国《赫芬顿邮报》一篇题为《陷入矛盾中的中国虎妈们》的文章说,一方面,“虎妈”们给自己的子女施加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她们也为此而感到愧疚。在“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和新一代的“快乐教育”之间,父母备受折磨。
骑“虎”难下
既然两代人都煎熬,为何“虎”式教育依然大行其道?一方面,香港是个崇尚竞争与速度的社会,家长出于危机意识,不得不对子女步步紧逼;另方面,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香港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认为,小孩无法为自己负责,父母为孩子规划未来理所当然。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虎爸”的苦恼:儿子小升初未进名校父亲跳楼
飞车2011-09-27 14:07:41 发表
有意思的是,企业文化似乎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统计,因子女问题而求助于心理学家的香港父母,大多是企业高层,因而对子女也如对待员工般苛刻,当子女表现不如自己所想,就会更急躁,不断问:“为何我的下属做到,子女却做不到?”“为何我可‘搞掂’下属,却控制不了我的子女?”
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应因材施教,忌盲目攀比。但是,要令“虎妈、虎爸”妥协并非易事,邹凯诗指出,这些父母工作能干、学历高,总能替自己找到理由,比如说“所有的课外学习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将责任推在孩子身上。她说,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镜子,子女会学习父母好胜爱面子,同时也会习以谎话反驳,有错不认,推卸责任。
回复该发言
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应因材施教,忌盲目攀比。但是,要令“虎妈、虎爸”妥协并非易事,邹凯诗指出,这些父母工作能干、学历高,总能替自己找到理由,比如说“所有的课外学习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将责任推在孩子身上。她说,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镜子,子女会学习父母好胜爱面子,同时也会习以谎话反驳,有错不认,推卸责任。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