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除了针对今年上半年被媒体曝光的“无责不赔”和“高保低赔”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因其将放开车险自主定价权的举措引发保险业内高度关注。
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公司除了使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一制定的车险条款和费率外,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拟定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不过,保监会对自行设计车险条款的公司提出诸多资格要求,其中,“经审计的最近连续2个会计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是硬性指标,记者发现,如果按照该规定,财险老大——人保财险(02328.HK)很可能因偿付能力不达标将暂时与首批车险自主定价资格无缘。
人保或失首批定价权
根据《征求意见稿》,符合以下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保险公司经营商业车险业务3个完整会计年度以上;经审计的最近连续2个会计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和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上年度承保辆数达到30万辆以上。
记者昨日查询中资财险公司的2010年信息披露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有9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其中就包括人保财险,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5%。这就意味着,一旦意见稿付诸实施,人保财险将不能依据自有数据设计车险条款和费率,而平安产险和太平洋产险去年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80%和167%。
据了解,现行车险条款分为A、B、C三款,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中国保监会批准,各保险公司自行选择。人保、平安和太保是这三种条款的典型代表,天平车险单独使用一套条款。这种费率制定方式使得保险公司的车险价格趋于一致。
面对偿付能力没有达到该“征求意见稿”规定的水平,人保财险内部人士也坦言,现在只有等最终的政策出台后才能决定车险如何应对。事实上,如果保险公司不能自主拟定条款和费率的,还是可以使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统一条款。
不过,对于该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国泰君安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人保和很多中小公司的市场份额将被蚕食,太保和平安份额将扩大。若年内正式实施,则上市公司中只有中国太保(601601.SH)可以自主开发车险产品;从2012年起,中国平安(601318.SH)也可自主开发产品;人保财险则至少需要等到2013年 (因2010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到150%)才有自主开发资格,此外还要求上年承保车辆达到30万辆以上,同样一些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差的中小险企也将面临一些限制。
昨日(9月26日),在港上市的人保H股股价一度出现暴跌,盘中价最低8.5港元,跌幅11.9%,收盘于9.03港元,跌幅6.42%。
全面推广“代位追偿”
今年2月,央视曝光“发生交通事故,一方全责,一方无责,如果全责方拒不承担赔偿义务,作为无责方只能通过起诉才能获得赔款”的车险理赔规则被冠以“无责不赔”的称号。而此次保监会的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因第三者对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不得通过放弃代位求偿权的方式拒绝履行保险责任”。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