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成父母对育儿不自信
来自健康时报与新浪亲子频道的联合调查数据显示,15.5%网友仍然坚信“教孩子认字应该越早越好”;认为“上学前都不教孩子认字”的家长只占8.3%,更多家长(49.0%)模糊地选择了“不要太早”教孩子认字,或是“无所谓早晚”(占27.2%)。
七成父母对“要不要早教孩子认字”的观点没有明确的态度,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表示出,现在的家长在面对新老育儿观念的冲击时,很不自信。既不愿意遵循老一辈的教育方法,但对新的育儿理念又没有吃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许多人都以为有条件把孩子教育成一流的孩子,但一流的孩子又没有别的标准,所以认字就好像成了一个标准,这完全是一个误区。
孙云晓在新浪亲子中心的博客中写道:“反对让幼儿过多认字和做题,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因为功利化的教育会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
别人都学你不学怎么行
编辑部曾接到一位读者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只知道吃和玩,不好好学习,而他的小表哥已经能认识80多个字了。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焦虑的妈妈口中不爱学习的宝宝竟然只有两岁半!
这位妈妈让我们意识到,很多科学育儿的理念对于家长来说还仅仅是一个表面的口号。
在这场由新浪亲子中心发起的讨论中,记者发现,尽管绝大多数网友倾向于别太早教孩子认字,但摇摆于各种教育理念之间,嘴里说着别太早,一看到别的孩子字认得多,就开始着急,并质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孩子上学前,我从不逼迫他认字,可上小学后学习跟不上,别的孩子写字要二十分钟,我家孩子要一个小时。孩子每天处在焦虑状态,怕字写不好被老师批评,一点没有自信。”网友的困惑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记者采访了一些父母,和网上调查一样,更多的父母在这一问题上态度暧昧,他们一边回答“教得太早对孩子的发展其实不好”;一边又表示“别的孩子都学,你不学,将来会跟不上的”。
家长的动摇是因为不自信
记者电话咨询了东方爱婴等5家早教机构,其中只有慧婴之家有类似于识字的课程,其余四家无一例外地说,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潜能开发最重要。而一般的幼儿园,在孩子小班、中班都不提倡教孩子认字,只有到了大班,有的老师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会教孩子认一些字。
教孩子早认字,更多的还是一些家长的自主行为,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这15.5%家长的影响力。因为绝大部分家长在看到别的孩子能认很多字时,心里都会产生动摇。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的解释是:家长的动摇是因为不自信。
“如果因为没有提早教孩子认字,等孩子上学后跟不上文化课,就开始后悔,质疑之前的教育方法……这样的心态才大错特错。因为他不相信孩子是一个人,不相信在桃花落掉的那几天,他就是一个小绿球。当你不相信这个小果实以后能长成一个鲜美的大桃子,你肯定会不再照顾这颗小果实,不给他施肥浇水,最后这个小绿球就真的长不成大桃子了。其实,只有坚定的相信他以后肯定能长大,你才会不计代价地不断给他施肥,一直到他成熟。”
自信的父母或许应该像网友“开心妈咪”一样:“儿子上学前我只是做些情绪引导。上学后儿子虽然在识字方面有些欠缺,但由于我能及时跟老师沟通,掌握孩子的第一手信息,孩子并没有丧失自信。反而感觉学前的情商引导一点点地在他生活中渗透。”
遗憾的是,中国的年轻父母太缺乏这份自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