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某证券公司投行事业部少量保荐代表人申请离职事件”这一导火索,引起各界对于券商保荐人跳槽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保荐人人才的稀缺,另一方面是券商对于保代薪资结构的变动,两大主要因素使得“保代离职热”在业内暗涌潮动,而存在于券商内部的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不过,“跳槽”也是存在于任何行业的普遍现象,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保代离职也不例外。而作为在业内被普遍关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以及背后反映出问题则值得我们反思。
队伍壮大“香饽饽”开始降温?
其实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里,“跳槽”都是个人的职业上的自由选择,更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双向选择。投行保荐人在各券商之间进行“人才流动”也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职业选择。之所以如此的受关注,笔者认为,正是投行保荐人这一职业从业人员的稀缺性和高度的专业性要求造成的。从2004年至今,通过监管部门保荐代表人考试的这一职业群体仅有1867人,相对于证券资本市场超过30万亿的市值,他们的确是稀缺资源。而在金融行业,人才流动是常态,在银行、保险、证券甚至私募基金在内,对于人才的渴求一直非常强烈,各个公司会通过挖角来获得宝贵的行业经验、人脉资源和项目信息。相对而言,投行流动性更强、挖角更为盛行。
不过这一局面也在慢慢被打破。据悉,今年保荐人考试的人数再创新高,总人数约3800人,预计将会有500多人通过,即14%左右的通过率,而去年这个比例仅为1% 2944人考试,31人通过。如果传言成真,无疑将大大增加保代新血的供给,以往被称为稀缺资源的保代队伍将逐渐壮大起来。在缓解保代人才缺乏的同时,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代跳槽的频率。
薪资原因是罪魁祸首?
日前,中信证券传出投行部降薪20%-30%的消息。人们不禁联想此前的上述证券公司保荐人离职是不是也出于薪资方面的考虑。今年以来,对保荐人薪资问题最先亮牌的是国信证券,将保荐人的基本工资由150万元降至70万元。由此看来,保荐人“降薪时代”正在到来,券商投行保荐人“金领中的金领”地位在动摇,保荐人动辄上百万元的年薪也许难以复制。
据了解,投行保荐人的薪酬从结构上,除了一部分固定薪酬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保荐项目提成。谁给的保荐提成高,谁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就会形成人才流动。文章开头提到的证券公司投行近一个月离职的保荐代表人已经超过20名,有消息称,其背后原因是2010年底承诺的一笔巨额奖金没有兑现所致,其他券商同时又提出了更高更具有诱惑力的薪资,“跳槽”可能也是人之常情的选择。
当然将大批精英离职全部归结于薪资问题也许过于片面,除了薪资结构方面,券商在人事管理或是公司治理方面的模式不合理也许同样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如同普通的行业一样,员工认为公司的发展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同步,或者公司的规定使得自己的才智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等等,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例如上述证券公司,就是总公司层面实行的策略不合理,抑制了业务的快速扩张,该公司无论从行政、人事、财务、核算、品牌等多个角度都不具备完全的自主权。在此种情形下,员工感到“缺乏空间”,自然不能留住人才。
虽然该证券公司也表示,有良好的“造血机制”能保证正常的投行业务不会因为人才的流失而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治标不治本,改善薪资结构和管理层面上的不足从而尽量留住人才才是维持经营之道。不过话说回来,在其他竞争者高新挖角,专业人才又显稀缺的现实状况中,证券公司采取的后备措施确实值得各券商仿用,这样一来,即使出现频繁的人才流失时,也能保持业务发展不受大的影响。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