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晓阳
看了央视《看见》节目中柴静与李阳的访谈后,我对李阳的看法瞬间改变了。之前他是以一个比较完美的“疯狂”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相信不少年轻人有同感。他站在台上大声的“喊”英文,台下的学生(大部分为中小学生)跟着高声齐喊,那种阵势,犹如疯狂的演说家而不是一个英语老师。
从李阳妻子Kim发微博求救,爆出李阳“家暴门”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疯狂”的人,发现他极大地满足于众多中小学生对他的崇拜之中,即李阳所谓的“成就感”,并且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状态。这种偏执造成了他的心理缺陷,又造成其身上三大责任的严重缺失。
其一是家庭责任的缺失,从李阳的口中我们得知,他是一个父爱与母爱都非常缺失的人。他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从不曾与父亲有一个拥抱、握手,在他父亲说“今天晚上和我睡一起吧”时,李阳竟浑身起鸡皮疙瘩说宁愿去死,也不愿和父亲睡在一起。
对于家庭,他当成一项事业,更是把自己的儿女当做试验品,并且和医学试验中的小白鼠相提并论,可见李阳完全不懂得父亲的意义,甚至不知道如何去饰演父亲这个角色。他完全把妻子与儿女物化了,没有当做有感情的家人来对待。但是李阳对自己的辩解是,我可以一年都不回家,但我还是每年回去20天。这种辩解的苍白,更显示出李阳对于亲情观念的心理纠结。
其二是社会责任的缺失,李阳说自己从小是个自卑的人,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性格懦弱,甚至连去商店买东西都买不回来。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在“疯狂”英语的教学中不断去寻求自信,来掩饰自己性格的缺陷。有个观众对李阳说,你影响了这么多的人,出现了家庭暴力只是一件小事情。是啊,李阳的确影响了不少人,特别是很多中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他们从这个“伟大”的、“疯狂”的李阳身上看到了:家庭暴力只是小事情。那么你怎么敢保证他们学到的只是“疯狂英语”,而不是疯狂家暴呢?
作为公众人物的名人,李阳满足于自己的被崇拜,然而名人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都会暴露在大众面前,如果不谨慎就会教坏了那些崇拜者。所以李阳只是在教大家学用“工具”(李阳说英语只是交流工具),却没有身体力行的教大家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培养责任心。
其三是道义责任的缺失,李阳坦承自己是个商人,是被包装出来的,他说成功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然而就是这种强烈的功利心,掩盖了他对社会道义责任。原来看似“疯狂”的英语教学,只不过是他谋求商业成功的工具罢了,就如同他教学生们说: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赚钱;将来你可以告诉你们的孩子,学英语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学英语是为了赚钱”,无疑,这种价值观断定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成功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李阳单一追求成功的做法,不禁让笔者想起了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一句话: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如李阳所述,他可以为了追求成功,而不顾及妻子、儿女、家人的情感。而这种以立足于个人的利益,完全是偏执的把自己也当做了追求成功的工具,却极大忽视了社会大众的情感感受和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判断,与社会道义是背道而驰的。
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男人,一定是思想成熟、心理健康的男人,而不是滥用暴力的男人。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推崇“疯狂”英语的李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家庭暴力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更是一种心理疾病。就如李阳所说,他也需要医生来进行有效的医治。作为名人,李阳的贡献在于,把家庭暴力又一次残酷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面对这个疾病,需要全社会共同来诊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