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9月24日文章,原题:社区支持型农业如何在中国发芽
走在位于北京西北某村的“小毛驴”农场中,很难说这是对中国历史潮流的徒劳抗议,还是潮流可能即将转变的标志。
小毛驴农场是一个有机农场。这里种植着数十种蔬菜,包括茄子、青豆、大白菜、玉米以及其他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品种。这里还有一个小型猪舍。这是中国首家社区支持型农场。400户家庭支付费用成为会员,作为回报,他们将得到一份收成。另外还有260户家庭租种小块菜园。
3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石嫣创建了这座农场。她说话细声细语,但语气坚决。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小型社区支持型农场工作6个月的经验给予她启发。石嫣说:“它改变了我的生活。”初到美国时,她本以为自己会学习当地的商业模式。“但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意识到这不仅是一种模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此之前,尽管关心农业问题,但我从未想过要在农村生活。回国之后,我搬到这个村子里,开始创建这个农场。”这是一个大胆举动,因为这与中国农业近来的趋势相违背。年轻人通常会选择在城市找更好的工作,而非农村。
小毛驴农场采用有机堆肥方式,这是过去40年大多数中国农民已经放弃的方法。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合成肥料使用大国,而这也使得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中国现在粮食充足,但一些人对食品安全颇为担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贴着“有机”标签的食品,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造访小毛驴农场。另外,中国至少还运营着30多家社区支持型农场。
把人们带到这里的不仅是食品。中国似乎一直沉迷于制造和销售东西,而小毛驴农场则成为一个反主流文化的小岛。周日来这里打理菜园的高翔(音)说:“来这儿主要为放松。”一名叫方丹民(音)的编辑说:“小毛驴农场不仅意味着农田或食品。我们能够互相认识并创造出新的想法,在这里交朋友。它规模不大,但却是趋势所在。”
农场中的栅栏里还真有一头名叫“教授”的驴子。它是农场的吉祥物,是理想的象征,但同时也说明在今天的中国实现这一理想有多难。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