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24日,位于瓯海南白象的温州市锦潮电器有限公司,在老板戴某突然失踪后,公司物品遭供货商及不明身份人员哄抢,现场一片狼藉。
老板“跑路风”下,温州官方祭出“严打”之策。9月27日,温州市政府网站发布《关于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和金融秩序稳定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这份由温州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院联合发布的文件措辞严厉,在五项具体举措中,有四条均以“坚决打击”起头,包括坚决打击暴力讨债、非法拘禁、非法集资、恶意欠薪等。
昨天,曾任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举动,近年来在温州还未出现过。在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代中期的温州“抬会”风波,当时政府曾组织过大规模整顿。
“跑路”企业主主要有两种
一面是严厉之姿,另一面是安抚之态。早报记者获悉,26日,温州有关部门一天内连开两会,要求金融及担保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昨天,温州25家银行联合发出倡议,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应对当前困难与企业同舟共济,“不抽资、不压贷”。
三部门通告发布前的25日,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主持召开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座谈会,表示“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详见2011年9月27日东方早报A5版《温州出手应对民企老板出逃》)。
通告称,“严打”的目的是,打击当前因企业资金链断裂、民间非法集资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和金融秩序稳定,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通告第一条是“坚决打击暴力讨债、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行为”,违者将按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一律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追讨行为涉黑涉恶的,司法机关将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向早报记者介绍,目前温州“跑路”的企业主主要有两种:一是确实卷钱逃走;二是因遭债权人暴力追债,为自保,先跑出去躲风头。当地知情人士透露,有的债权人甚至有黑社会性质的后台。
在保护企业方面,通告还表示,坚决打击哄抢企业财物、堵塞交通等违法犯罪行为。在温州多起“跑路”事件中,债权人、企业工人因讨钱无望出现过激行为,如温州眼镜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的事件中,据相关部门通报,“部分员工不明真相,在个别人鼓动下,担心企业倒闭、工资无着落而聚众上街,一度造成交通阻塞”。
对此,通告称,“严禁有关人员以讨薪为借口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随意哄抢、损坏公私财物等,违者一律给予相应治安管理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
通告同时称,将坚决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员工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经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一律按法律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抬会”悲剧不会重演
眼下的温州形势,使很多人联想到1980年代中期的“抬会”事件。在被问及温州30多年民间金融史中的风波时,马津龙也表示,印象最深的就是“抬会”风潮。
“抬会”是温州早期典型的组织化民间金融,指若干人组成一个“会”,发起人称“会主”,把“会员”的钱聚拢,交会员轮流使用,先用的人付利息,后用的人吃利息。会员可发展新会员变成“会主”,层层往下,形成复杂的金字塔式结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