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报道:求职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求职者就想着法子跟面试官套近乎,或请吃饭,或送红包,这些招数管用吗?其实,在职场中,所谓的捷径不一定管用,与其花心思搞“小动作”,倒不如先充实自己的能量,然后再来接受面试官的考验不迟。以下这个真实的故事,也算给所有即将求职的人们提个醒儿,求职送礼千万要谨慎,千万别像这位应聘者一样,得到一个 “永不录用”的结果
故事一:简历夹红包“永不录用”
黄女士是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她向记者讲述了作为一名应聘主考官,被应聘者塞红包的故事:
又一轮新的招聘开始了,拿着简历来面试的求职者前赴后继。面试完之后,黄女士翻着求职者留下的简历,回想着之前面试的过程,慢慢地清理着头绪,以便作出自己最准确的判断。突然,她在一份简历中发现一个红包,红包里有一千元现金。黄女士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几年,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最后,黄女士想来想去,直接将红包交给了老总,并把自己的处理意见写成文字一并上交了。后来,她把这件事忘记了,只当是工作上一个小小的插曲。
一个月后,此事再起波澜:老总接到了求职者的投诉,投诉黄女士无理索取他的红包。幸运的是黄女士早有准备,避免了自己被“误伤”。老总自然没有处罚黄女士,在退还求职者红包的同时,将她的处理意见也给了求职者:“抱歉,亲爱的求职者,红包打动不了我的心,相信也打动不了所有正直的主考官。要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靠的还是自己的真诚和实力,不然纵使侥幸过关也难以笑到最后。”最后,老总还增加了补充意见:永不录用。
故事二:一万礼金未送出反被录用
已经顺利被供电局录用的吕先生找工作的时候也在纠结是否要送礼,可他最后还是决定不送礼,对这次应聘不抱太大希望的他反倒成功被供电局录用。
吕先生大学毕业时,正好某供电局要招聘文秘,得知这一消息后,吕先生马上去报了名。到笔试时,他才发现有100多人要竞争这一个名额,心中不免有些发凉。一些好朋友劝吕先生说:“现在的社会风气,不送礼你就办不成事,你还是想办法去送送礼吧!”吕爸爸、吕妈妈也对他说:“现在找工作哪有不花钱的?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万元,你拿去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吧!”
吕先生也有些犹豫:现在不送礼不托关系,谁帮你办事呢?可是,自己从来没有送过礼,送给谁?送多少呢?送去了,万一人家不收怎么办呢?礼送了,可人家还是不录用我又怎么办呢?这些问题让吕先生心烦意乱。
最后,吕先生想虽然现在社会风气不正,但无论如何还是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的。于是,他决定什么礼也不送,而是向供电局的每位领导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并拿出发表过的作品来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文秘工作。虽然如此,由于没有送礼,所以他对这次应聘也不抱多大希望。可是,20多天后,吕先生收到了录用通知。
入职后,他从招聘部负责人口中获知:当时很多人都找了不同的关系。最后,领导觉得送礼的人未必有真才实学,只有吕先生的作品反映出他的才华,觉得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这正应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想略行小贿抢先得逞,结果贿价高涨还未必能得逞。”
专家建议:
靠请吃饭套近乎别弄巧成拙
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尹先生表示,在应聘现场求职者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请吃饭的占大多数,他们通常会在面试后等着招聘官,以请吃饭的形式来套近乎。“因为我和他们毫不认识,所以我当然不会去吃饭,万一是‘鸿门宴’呢?我自己不就栽了吗!”故事一中的那个应聘者的做法也确实欠妥,他也不想想,人家和他毫无关系,怎么能、也怎么敢去收那一千元钱。送礼给完全不认识的人可以说求职成功几率为零,因为没有人愿意去承担风险,因小失大。求职者其实也要考虑,这个钱塞得值不值。
回复该发言
为求职请吃饭送红包 套近乎小心弄巧成拙
2 回复:为求职请吃饭送红包 套近乎小心弄巧成拙
vivi1988132011-09-28 19:43:34 发表
万一他塞的人并不是完全能做得了主,岂不是亏了。还有,他塞的人就根本不吃这一套,像那个事件中说的一样“永不录用”,这下弄巧成拙了。
回复该发言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