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杨澜成为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全球形象大使
杨澜:
做慈善应允许犯错和失败
■ 本报记者 杜志莹
今年屡被卷入争议事件、被网友戏称为“躺着也中枪”的杨澜并未停下慈善的脚步。
粉色的衬衫和米色的裤子,9月24日,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以一身淡雅装束出现在“杨澜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全球形象大使发布会”上。
当日,杨澜也谈及了当前发生的热点慈善事件,表示“做慈善也会有让自己生气的时候”.而针对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与自己相关联的负面事件,杨澜反问记者:“对不起,我有什么负面新闻?”随后,杨澜解释道:“我觉得公众本身就有知情权,无论是慈善机构也好,公众人物也好,既然在做事情就要面对别人疑问。有的时候这种疑问并不是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提出来,但是你要必须把事实说清楚。”
在发布会现场杨澜表示,成为大使后,自己将会帮助特奥运动员筹款。
“不做事也不会引来争议”
蓝月亮荧光剂事件、达芬奇家具事件、“卢美美”事件……杨澜都被或深或浅地卷入其中,引发公众的质疑。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有事的时候就要把事说清楚,最重要还要做事。有时候你会想还不够忙吗,干吗非要做事,你不做事也不会引来争议。我自己认为在做事当中所得到的一种非常执着的快乐是非常有价值,我会继续做下去。”杨澜说。
这些新闻发生后,杨澜说自己还是蛮淡定的。“我觉得时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就算一时间有些人不理解,就算个人受了一些委屈,但是事实都摆在那里,我觉得只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会理解和公平来看待的。”杨澜说,对于自己来说,她反而觉得公众对于慈善机构也好,参与慈善的个人也好,有了这些疑问,其实是过去若干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知情权的爆发。
在这些事件爆发后,也有一些网友用了一些夸张和不理性的言辞,杨澜认为:“这样一个爆发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要爆发出来,从它的结果来看,如果它能够促进中国慈善从制度到机构和透明度、自律,不断向前发展的话,我觉得这是好事。”
杨澜称,如果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再回头来看,因为当时有郭美美等一系列事件而促进了中国慈善加快立法,也是一件好事。“中国慈善必须面对公众疑问,尽快公布他们的账单,增加透明性,要告诉公众这个钱花在哪里,这不是一件好事吗?我是比较积极的来看待这个事情。”杨澜说。
“慈善应该有立法和规范”
杨澜说,她一直以来都想推动中国的慈善立法,郭美美事件爆发以后,公众对慈善的质疑就像打了一个催产素,因为中国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其实一直在酝酿着一种改革。
杨澜也参与一系列的国际公益慈善,她认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必须尽快加以改进,才能够获得公众信任,才能吸引更多普通公民参与。“第一个我觉得就是在立法层面上,我们现在很多规范是粗线条,不精准。大家对怎么样评价一个慈善机构透明性,有效性,都存在人云亦云,五花八门,应该有立法和规范。”杨澜说。
在过去的四年中,阳光文化基金会一直在资助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中国非营利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能力培训。“我们慈善机构,由于过去很多慈善机构运行人员往往来自国家机关,或者学校等等,在管理方面培训普遍都非常不足。所以我想慈善机构自身能力建设也是一个当务之急。”杨澜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