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顾盼流连,有人分道扬镳,投资者和地产股的关系,如同情感剧中的经典桥段,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反复上演。
高盛亦未能免俗。万科A今年半年报显示,前十大股东中,高盛已不见踪影,而在今年一季报中,作为QFII的高盛以7544.21万持股进入前十大股东名单。以万科上半年的股价走势看,这家不可一世的国际投行显然是止损出局。而在高盛之前,声名显赫的摩根士丹利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当然,故事远未结束。在他们之后,瑞银集团大举杀入万科,以8080万持股在二季度末位列第七大股东,但从万科今年第三季度的走势看,至少迄今为止,瑞银难以全身而退。
这些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国际投行,缘何在万科的投资上乏善可陈,甚至是接二连三失手?而作为地产龙头的万科,究竟该是投资者的大众情人还是应受争议的对象?
似乎没有答案。
包括QFII在内,看多万科投资者信心满满。以当前资本市场上较为流行的NAV(净资产估值法)来看,目前万科的股价相当便宜,市场卖方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目前折价率在50%-80%之间。值得玩味的是,高盛旗下高华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万科较2011年年底净资产价值折让55%。结合市盈率来看,目前的估值也处历史低位,市场对2011年万科市盈率普遍预计8倍左右,2012、2013年动态估值则分别为7倍和5倍左右。但需要指出的是,NAV估值的核心,是在一定的销售价格、开发速度和折现率的假设下,生产企业当前储备项目的现金流折现价值剔除负债后,即为净资产价值。换言之,房价和项目开发进度是左右估值的关键。再进一步说,如果房价下跌和开发速度低于预期,低估值的前提将不复存在。
对房价下跌和销量下滑的预期正是看空者的理由所在。看空者认为,房地产调控加码、银行信贷收缩、企业现金流吃紧、未来大量保障房上市的冲击会拉低房价,使得房地产行业利润率下滑,凡此种种都将影响到未来房地产股的走势。有意思的是,万科股价看跌的理由,最近又增加了一条。中秋节前后,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在微博中炮轰万科,指责万科项目营销忽悠人,刻意营造供不应求局面。并指出“万科都如此骗人,地产股跌势未止。”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时间拉长来看,做多者最终在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股博奕中胜出的概率更大。一是调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有资金优势的地产龙头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上升;二是80后1亿多人的刚性需求,目前仍处于高峰期,并且可持续未来5至8年;三是从亚洲其它成熟市场来看,未来楼市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不动产”,即长时间交投清淡,但房价难有大起大落。再退一步说,目前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股,已经反映了至少房价下跌二到三成的预期。
如此说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股,其股价理应上涨了?答案是未必。在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扩容压力下,阶段性的估值修复可以期待,但大涨为时尚早。原因在于,由于股市系统性地重心下移,做多的力量可以消化看空的抛盘,但不足以大幅推升股价。
一切再清楚不过了。无论是高盛抑或大摩,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内,进行了一次错误的短期投资。而前赴后继者,如同情感剧中的经典桥段,从情投意合到黯然分开,周而复始。直到某一天,某个幸运的投资者,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内进入,熬过低潮,修成正果,成就一段价值投资的佳话。
谁会是那个幸运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