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26日文章】题:有关中国的强硬言论已经够了(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成员迈克尔·斯温)
近来,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军队现代化将给美国带来所谓灾难性后果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这种说法的最新版本出现在阿伦·弗里德伯格为9月4日的《纽约时报》撰写的文章和他的新书《争夺霸权 中美东亚控制权之争》。
有关中国增强军力的基本事实多年来已为人们所熟知,基本上无可争议:北京正在逐渐获得封锁并可能摧毁中国海岸线附近美国军舰和基地的能力 主要是通过使用导弹、潜艇、网络战和陆基卫星致盲武器。
诚然,这一事态发展也危及华盛顿在那个关键地区的最强海洋大国地位。大多数美国决策者需要对这个现实问题进行更加认真的考虑。
问题是:军事力量日益增强的中国打算怎么做呢?华盛顿应该如何作出反应?像弗里德伯格这样自诩为现实主义者的人士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办法:白宫必须承认中国增强军力意在将美国赶出亚洲,使美国公众(和盟友)相信国家受到了严熏威胁,并在享有公众支持的情况下增加大量防务经费,以使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保持绝对优势。只有这样北京才会放弃决心寻求地区主导地位的计划。
事实上,没有多少确凿证据表明中国的战略意图是确立自己的 “亚洲主导国地位,办法是削弱美国安全保障的可靠性,挖空美国的各个联盟,最终将美国排挤出该地区” (弗里德伯格语)。如果说这就是北京的目标的话,那么五角大楼尚未发现 也许这并不是因为缺乏尝试。最近五角大楼发表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称,北京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最终军事意图不得而知。国防部分析师私下里会承认这样一点,即中国军队目前并未正在获得向远离中国海岸线的地区投放大量力量和把美国赶出亚洲所需的那种能力。
当面对这种信息时,“中国一心想排挤我们”理论的支持者常常会反驳说,北京的战略非常隐蔽,因此很难被发现。按照这种逻辑,除了为确保自身安全而寻求把美国赶出亚洲之外,北京别无选择。
中国的战略思维属于典型的防御型,且基本上属于反应型,首先关注的是防止台湾独立和捍卫中国大陆,而不是确立自己的亚洲新霸主地位。尽管中国将来也许会确定更加雄心勃勃、更加远大的军事目标(可能包括成为亚洲最强军事大国),但这些目标仍不明确,北京尚需对此进行多次辩论。这表明中国未来的战略定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
此外,美国正在进入一个或许持续很久的时期,其间通过增加军费开支来应对中国增强军方的做法可能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美国的预算日益紧张,而且运转不灵的国会显然无力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发生的原因。相反,两国都需要从根本上对双边关系进行检讨。
华盛顿必须考虑用什么来替代美国在亚洲的军事主导地位,以此作为保持地区稳定的所渭必要条件,同时北京也必须重新考虑可能已经制定的旨在取得西太平洋海上控制权的计划。其次,双方必须重新检讨一些政策的长期可取性,因为这些政策妨碍两国减少相互之间的战略不信任。
美国及其亚洲盟国不应继续发表强硬言论和增加防务开支,需要抓住中国战略意图的可塑性制定一种“混合型”地区政策,更多地把精力集中于鼓励合作,不要过于注重压制中国每一种可能引起美国防务分析师不安的军事力量。美中两国尤其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战略对话,重点讨论长期利益和意图以及每个国家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安全竞争不断加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