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广场轨交站日均换乘客流约为37万人次
东方早报 /记者李继成
高峰时段,无论是轨交人民广场站还是世纪大道站,站内客流熙熙攘攘、行动缓慢,针对客流对冲、乘客数量大带来的管理困难,上海多个轨交车站采取了改进措施,施行如同道路交通上的单行道的客流线路组织。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论坛上,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朱沪生表示,今后三线以上(含三线)的轨交换乘站不宜多建。
近期将有9座换乘枢纽
目前,上海已有11条轨交线路,城市轨交网络长度425公里,车站数282座。到2012年,预计随着11号线北段二期、12、13号线的部分路段等线路建设完成,线路总数将达14条,长度525公里,车站总数324座。
在由13条线路组成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中,换乘客流比例预计将占50%左右。运行线路之间的客流关联度大大增强,在网络中会出现多个换乘枢纽。
现有的三线以上换乘枢纽有人民广场站(1、2、8号线),世纪大道站(2、4、6、9号线),中山公园站(2、3、4号线)、镇坪路站(3、4、7号线)、宜山路站(3、4、9号线),近期还将会有汉中路站(1号线和在建的12、13号线),南京西路站(2号线和在建的12、13号线),徐家汇站(1、9号线和在建的11号线)、陕西南路站(1、10号线和在建12号线),济阳路(6、8号线和在建的11号线)以及龙阳路(2、7号线和在建的16号线)等换乘枢纽建成。
三线以上的换乘枢纽在近距离换乘、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拉动地块开发等方面带来了方便。
体量大、风险大、疏散难
不过朱沪生也指出这种锚固作用带来的问题,主要是换乘枢纽体量大、结构复杂、风险大、工程组织实施比较困难,建成后也存在车站客流客运组织较难,应急疏散较复杂等问题。
据了解,现在人民广场站的日均客流67万人次,其中换乘客流37万人次,巨大的客流量给车站管理增加了难度。他透露,将通过规划调整,适当减少多线集中一点或者多线相对集中的锚固模式,以多线之间两两换乘的枢纽规划模式代替。同时深化换乘枢纽的客流流向分析,优化枢纽客运组织,确保换乘客流的便捷换乘。
同济大学教授孙章也认为,三线以上的大型换乘车站不宜过多。他举例,匈牙利布达佩斯已有三条地铁线路,新造的第四条线路就没有再“挤在”同一个车站与其他线路换乘,而是采取在不同站点分别换乘的方式,以避免换乘枢纽过于拥挤。
据悉,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网络规模为21条线,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远景网络总体目标为:郊区1小时入城,市区40分钟通达
【项目名称】:泰欣嘉园(资料、论坛)
【附近轨交】:3、4、7号线镇坪路站
【步行距离】:直接连接小区
【目前价格】:57000元/平米
【最新楼讯】:泰欣嘉园(资料、论坛)在售精装三房,面积160平米和180平米,为小高层房源,高层房源已售罄,均价57000元/平米。可参观样板房。

泰欣嘉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