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日电(记者顾瑞珍)老百姓常有这样的感受: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空气质量优良。环保部有关专家认为,出现这样矛盾的情况,问题在于我国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不完整,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环保部副部长周建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当前,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感受与环保部门监测的指数不一致,过去4年来,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研究,准备对一系列环境指标进行完善,增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并增加环境监控点位,改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具体到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说,首先应该从造成灰霾天气的PM2.5入手。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
PM2.5也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而过去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PM2.5。据介绍,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进行监测,技术上不存在问题。
截至2010年底,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为防治灰霾污染,我们将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赵华林说。
据悉,环保部最近要求环保模范城市率先开展对灰霾数据的监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