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保安张国强
中国教育报讯 走在北大校园里,张国强有时会被学生认出来:“你不就是学历证书最多的那个保安!”
从“保安哥哥”到“保安叔叔”,从普通小兵到副大队长,在北大的17年,是张国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史,也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史。当记者试图挖掘其中艰辛时,他却说:“其实学习还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如果不是接受记者采访,北大保安队副队长张国强此时应正绕着校园巡查。
“昨天一个报纸上写保安不用学那么多知识,我觉得这不对。”北大保安队里学历证书最多的张国强向慕名而来的记者们展示“宝贝”:北大法律自考专科证书、清华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证、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毕业证、律师执业资格证、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刚来北大当保安时,我只有初中学历。”站在一旁的中队长戏称他是“学历哥”,张国强赶忙否认:“我学习可不是为了考证。”
照相时,张国强不怎么会笑。坐下后,双脚略分开,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腰板挺得老直。走起路来有点内八字。看上去瘦瘦的,个子挺高。“要不是我这个头,当年保安公司去县里招人,我咋能选得上,要是没选上,怎么能有今天!”
张国强所说的“当年”,距今17载。1994年年初,他19岁,原本在工地里打工,因被一家保安公司选中,离开家乡河南汝阳到北京接受保安培训。
1994年4月24日,一辆大巴车载着他和队友们从西侧门驶入北大,他第一次望向这个日后使他命运发生改变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一汪湖水很美,“像个公园”。
初到北大,他在西侧门站岗,看到游人那么多,感到很是自豪。3天后,他被分到北大的留学生公寓勺园,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外国人,“觉得很神奇”。可是,他认为这里并不属于自己,不会在这里干长,他有自己的理想:当两三年保安后,找机会做生意,多赚点钱。
那时,他在勺园值夜班,负责巡逻、防火、防盗。白天有空时,就去大钟寺的蔬菜市场转悠,琢磨着自己能不能弄个摊位卖菜,后来跑到中国农业大学了解种植项目,想学习养猪,还报了个修电器的培训班,想以后开个家电维修站。那时的他一定不会想到,10多年后,他用“有很强的小农意识”来形容自己的那段岁月。
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从何时萌发,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在北大的时间越长,他越喜欢这个地方。他刚来时口音重,普通话说不好,留学生用英语向他问路,他压根听不懂,但没有人笑话他。他觉得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很礼貌,“说起话来也好听”,学生们亲切地叫他“保安哥哥”。学校领导过年过节发了东西,还会给保安队送来。他还听说,北大学生毕业后每个月起薪最少1000元,而自己在工地上一个月才赚100元。
他越来越羡慕这里的学生,每天早上6点出操跑步时,总是忍不住多瞅几眼在未名湖畔背单词的同龄。2006年的一个晚上,10点半,到了下自习的时间,数不清的学生从教学楼和图书馆里涌出,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学习是这么美好的事情”。
“我想学习”,张国强彻底被感染了。可是他不知道该从何学起。1997年下半年,听说队里有人参加了自学考试,他也动了心思。“小学时我学得挺好的,可上的是村小,初中时到了乡里上学,有不会的题也不敢问,结果高中考得不理想,一赌气,就出来打工了。”张国强形容自己“自卑且自尊心强”,所以,决定参加自考时,怕考不上被人笑话,就拿要学一个函授当掩护,不敢告诉任何人自己真正想考的其实是北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