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他已接到中国商务部的正式通知,要求他执掌的中坤投资集团将冰岛购地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国务院做出说明。而这桩交易本来至多只需北京市商务局批准即可。
黄怒波——就是那个要买下冰岛0.3%国土的中国商人——如今几乎是中国和冰岛两国家喻户晓的人物。9月下旬的一天,他到中国西北边陲新疆塔城考察度假地产项目,在机场遇到一位80岁的老太太,老人盯了他很久,问道:你就是那位去冰岛买地的老板吧?
黄怒波身高1米92,脸庞被高原阳光晒得黢黑。他热衷于登山和写诗;和别人面对面时,他态度温和,言语简洁,说话总带着微笑。探险者黄怒波显然比地产商黄怒波更有名。2011年4月13日傍晚,他成功抵达北极点,成为世界仅有的几位成功完成7+2项目(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南北两极)的探险者。
不过,在10月初从西藏回到北京,他突然发现“全世界都在找我”——一切都因为冰岛。就像1980年代的日本商人试图买下全球地标一样,黄怒波正在给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途添上富有标志意义的一笔。
“(冰岛买地)可能最近就要批了,当然也许不批,都很难说,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外部阻力太大了。”黄怒波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黄怒波最忌讳外界猜测他的冰岛投资计划属政府授意
从中宣部官员到民营巨富
位于中坤大厦16层近二百多平方米的黄怒波的办公室,犹如一个小型动物园——四只灰色的英国短毛猫和一只兔子在办公室里乱窜;办公室外,一个细密格子的铁笼里立着一棵树,光秃秃的枝干上两只十几厘米高的猴子跳来跳去;办公室二楼是休憩空间,两块木桩上立着两只鹦鹉,它们有着长长的、弯曲的、锋利的喙,除了黄怒波本人外,没有人敢接近它们——这俨然是对中国传统商人办公室的颠覆。
在成为一名商人之前,黄怒波曾经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1年。
“怒波”并不是他的本名。他1956年生于兰州,原名黄玉平,两岁时举家搬至银川。他的父亲是一个军人,因和书记发生口角,1960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同年自杀身亡,家庭自此靠着母亲在建筑工地挖土养家糊口,然而13岁时母亲又意外去世。16岁那年,黄玉平一个人跑到黄河边感悟人生,看到一波一波的浪花冲击河岸时,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黄怒波”,“我要去插队当知青,和过去的生活诀别。我不是一个平静的人,我要愤怒。”
下放到宁夏银川通贵乡后,黄怒波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积极分子,组建了篮球队,18岁时入了党。1977年,高考恢复,宁夏下来唯一一个北京大学招生名额,这个名额最后给了通贵乡。群众联名推荐了黄怒波,因为“有文化,会写诗,知青也干得不错,群众基础好”。自此,命运之门对他洞开,读北大,进中宣部。
但也是在仕途光明之际,他读到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这位29岁正处级公务员惊出一身冷汗。不安现状的他最终选择了下海做起各种小买卖,并最终在1995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中坤投资集团。
1997年,黄怒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同学李明(现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合作开发了都市网景楼盘,挣到了第一桶金5000万元,之后,中坤又接下了长河湾等项目,地越拿越多,财富不断攀升。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