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使得中国只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花上百年的时间去完成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这一政策的严格执行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给中国带来了有利的人口结构,通过“人口红利”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迅速上升,并成功跳出了“马尔萨斯低水平均衡陷阱”,这对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这一政策的严格执行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已经出现生育率过度下降、新增劳动力迅速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等现象,较早地遭遇到了“人口红利”消减与“未富先老”的挑战。因此,当前政府与学界有必要认真总结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并探讨该政策存续期间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模式和策略。
计划生育政策引导家庭微观决策
在中国人不能自主选择生育孩子数量的制度环境下,家庭作为经济中的微观单元所面临的预算约束与经济激励必然会发生改变,生育政策必然会对家庭的消费、储蓄、子女培养与养老决策产生影响,而正是家庭的微观决策会影响资本积累与人均收入增长的路径。
一方面,在生育受到约束、孩子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具有利他文化传统的中国父母会更加重视孩子的质量,这会促使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期间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以及更加重视孩子的培养。而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的情况下,孩子的未来人力资本收益也是父母将来的养老资源,父母基于养儿防老的动机也会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另一方面,当生育孩子的数量减少时,家庭的抚养负担下降,从而减少了家庭支出,提高了储蓄的能力。而在人口迅速转型的过程中,人口政策渐渐打破了依赖子女数量养老的传统家庭的作用,从而鼓励个人进行积累,这带来了国民储蓄率的上升。
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引导家庭的微观决策加快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并带来了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上升。因此,要保持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继续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对促进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损害经济增长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在加快。200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13.26%(人数为1.78亿)。预计在未来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5%,2025年将上升到20%, 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30%。
老龄化问题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担忧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其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1)人口老龄化将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并降低家庭的储蓄从而对物质资本的积累不利;(2)资源过多地向老年一代转移,也很可能导致教育投资率大幅下降,人力资本的积累势必受到影响,这些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3)随着老龄化的加深,总人口中劳动力数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将可能影响经济中劳动投入的水平与质量,由此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潜力;(4)社会负担加重,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很可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