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上自习竟成“抢座”战争?
1 在大学,上自习竟成“抢座”战争?
xixi16012011-10-20 15:33:45 发表
网易教育讯 据光明日报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书香馥郁、清雅致远是很多人对于大学图书馆的描绘和向往。可现实是:如今众多大学图书馆都一“位”难求。想进去要排长队,甚至要找“黄牛党”买座位。提到图书馆,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检索、阅览这些关键词,而代之以“抢座”。而随着“抢位战”的一次次激烈上演,“天堂”的想象也渐行渐远,学生们更愿意将其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怪现状:带一把锁去抢座位
早晨六点半刚过,来不及好好梳洗,也顾不上吃口早饭,湖北某高校大四的学生陈浩就一溜儿小跑奔向图书馆:“虽然八点图书馆才开门,但很多人六点不到就去排队,去晚了就只能坐在走廊上了。”而他肩头的书包也并不轻松,考研资料、水杯、卷纸、零食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把精巧的链子锁:“中午回宿舍午休的时候得把椅子锁在桌腿上,要不睡一觉回来很可能椅子就被别的同学搬走了,占座儿跟打仗一样艰苦。”
陈浩的苦恼绝非个例。新学期伊始,各大高校图书馆就上演了一幕幕激烈的“抢位战”:7月1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两名男生带着蚊帐彻夜排队占座;8月27日早晨,青岛大学图书馆的一扇玻璃门被等待进馆占座的学生挤碎,四五名学生受伤;28日,武昌某高校学生凌晨4点就在图书馆门前排队……
而占座儿的手段也是不断推陈出新,有将桌肚里塞满书籍零食的,有在桌子上贴上“此座已占”的纸条宣示“主权”的,还有的组成“占座联盟”轮番上阵排队,某些高校的论坛上甚至涌现出高价叫卖图书馆座位的帖子。如此激烈的抢夺使得本就不多的图书馆自习座位成为稀缺的资源,“今天你占了吗?”成为同学之间问候的口头禅,而“我在图书馆有座儿”也成为众人羡慕的回答。
“图书馆的座位宽敞明亮,不仅查阅资料方便,而且不像教室一样流动性大,总要挪来挪去。不管是考研还是复习,大家都要带很多的学习资料,所以图书馆的学习环境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北京某高校的学生刘轩静如此解释图书馆广受欢迎的原因。
图书馆并不是大学里唯一需要抢座的地方,在很多学校,教学楼里的教室也同样很“稀缺”。尤其是考试周,“寻一张安静的书桌”是学生最大的心愿。
双重压力让“抢位战”升级
“抢位”如此疯狂,图书馆应该人满为患了?却也不是。辛苦抢到的座位上座率却并不高。
几个高校的学生论坛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调侃,“在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天里都不断上演着这样的鬼故事:一位同学指着身边空荡荡的座位说‘同学,这儿有人。’”
占着座位却“书在人不在”的现象跟抢座一样,是个普遍现象。
记者走访了北京三所高校的图书馆发现:很多座位虽然书满为患却人影难寻。正在自习的同学告诉记者,空着的位子有的是帮同学占的,有的是占了之后等有空再来的。“虽然占位不对,但别人都占,我早上不占下午来了就没位子坐了。”看似理直气壮的理由使得墙上“禁止占座”的规定显得尴尬而刺眼。
“很多考前突击的学生会抢占很多个座位,有的是帮同学占,有的甚至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一人占两三个座,却又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能长期坚持,经常会出现‘书在人不在’的情况,甚至有人会为了抢位子吵起来。”北京某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员王老师向记者介绍:“占座乱象既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自习座位的相对供应不足。”也有专家指出,“占座”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损害了他人权益时的“集体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德心的缺失”。
回复该发言
网易教育讯 据光明日报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书香馥郁、清雅致远是很多人对于大学图书馆的描绘和向往。可现实是:如今众多大学图书馆都一“位”难求。想进去要排长队,甚至要找“黄牛党”买座位。提到图书馆,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检索、阅览这些关键词,而代之以“抢座”。而随着“抢位战”的一次次激烈上演,“天堂”的想象也渐行渐远,学生们更愿意将其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怪现状:带一把锁去抢座位
早晨六点半刚过,来不及好好梳洗,也顾不上吃口早饭,湖北某高校大四的学生陈浩就一溜儿小跑奔向图书馆:“虽然八点图书馆才开门,但很多人六点不到就去排队,去晚了就只能坐在走廊上了。”而他肩头的书包也并不轻松,考研资料、水杯、卷纸、零食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把精巧的链子锁:“中午回宿舍午休的时候得把椅子锁在桌腿上,要不睡一觉回来很可能椅子就被别的同学搬走了,占座儿跟打仗一样艰苦。”
陈浩的苦恼绝非个例。新学期伊始,各大高校图书馆就上演了一幕幕激烈的“抢位战”:7月1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两名男生带着蚊帐彻夜排队占座;8月27日早晨,青岛大学图书馆的一扇玻璃门被等待进馆占座的学生挤碎,四五名学生受伤;28日,武昌某高校学生凌晨4点就在图书馆门前排队……
而占座儿的手段也是不断推陈出新,有将桌肚里塞满书籍零食的,有在桌子上贴上“此座已占”的纸条宣示“主权”的,还有的组成“占座联盟”轮番上阵排队,某些高校的论坛上甚至涌现出高价叫卖图书馆座位的帖子。如此激烈的抢夺使得本就不多的图书馆自习座位成为稀缺的资源,“今天你占了吗?”成为同学之间问候的口头禅,而“我在图书馆有座儿”也成为众人羡慕的回答。
“图书馆的座位宽敞明亮,不仅查阅资料方便,而且不像教室一样流动性大,总要挪来挪去。不管是考研还是复习,大家都要带很多的学习资料,所以图书馆的学习环境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北京某高校的学生刘轩静如此解释图书馆广受欢迎的原因。
图书馆并不是大学里唯一需要抢座的地方,在很多学校,教学楼里的教室也同样很“稀缺”。尤其是考试周,“寻一张安静的书桌”是学生最大的心愿。
双重压力让“抢位战”升级
“抢位”如此疯狂,图书馆应该人满为患了?却也不是。辛苦抢到的座位上座率却并不高。
几个高校的学生论坛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调侃,“在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天里都不断上演着这样的鬼故事:一位同学指着身边空荡荡的座位说‘同学,这儿有人。’”
占着座位却“书在人不在”的现象跟抢座一样,是个普遍现象。
记者走访了北京三所高校的图书馆发现:很多座位虽然书满为患却人影难寻。正在自习的同学告诉记者,空着的位子有的是帮同学占的,有的是占了之后等有空再来的。“虽然占位不对,但别人都占,我早上不占下午来了就没位子坐了。”看似理直气壮的理由使得墙上“禁止占座”的规定显得尴尬而刺眼。
“很多考前突击的学生会抢占很多个座位,有的是帮同学占,有的甚至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一人占两三个座,却又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能长期坚持,经常会出现‘书在人不在’的情况,甚至有人会为了抢位子吵起来。”北京某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员王老师向记者介绍:“占座乱象既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自习座位的相对供应不足。”也有专家指出,“占座”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损害了他人权益时的“集体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德心的缺失”。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在大学,上自习竟成“抢座”战争?
xixi16012011-10-20 15:33:45 发表
“占座现象虽然在大学校园里由来已久,但近些年却呈愈演愈烈的态势。”王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和公共意识的匮乏使得“抢位战”雪上加霜。而“抢位战”发生的根源则是不断增长的学生需求和“捉襟见肘”的高校资源之间的矛盾。
据教育部的有关数据显示,1999年大学扩招30万人,2009年大学招生规模首次突破600万人,高校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虽然校舍建设的脚步也飞快,但显然还没赶上学生数量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适度放宽,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了考研大军,同时,出国考托福、GRE,以及各种备战找工作的专业资格考试都使学生对自习座位的需求逐年上升。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僧多粥少”的局面最终导致了自习座位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不占座”是一种道德
解决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在于加快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建设,增强高等教育的接纳能力,真正做到大学教育以人为本,使高校的资源配置和学生规模相匹配。然而对于当下在校园“找座”的同学来讲,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许多人“占了不坐”的不良现象。
面对不断升级的“抢位战”和学生的抱怨之声,不少高校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应对之举,并大多在制度管理上做起了文章:复旦大学制定“闲置20分钟可易主”的对策;西南大学为治理占座制定《西南政法大学占座法》;武汉某所高校要求大学生进自习室须“买票”,即学生入自习室需要凭借阅证“买”座位号,一人一座……
同时,一种新的大学生公益活动开始在许多学校悄悄兴起——部分同学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专门去“消灭”占座行为。
“第一次去,看没人的座位就放个记时间的字条,过半小时再去,如果还是字条,我们就把书收起来放好,等书的主人自己来取。”一位志愿者介绍。这种学生自发反占座的行为一方面可以制止“占而不坐”,另一方面,让更多同学意识到占座恶性循环的后果是每一个人都要承担的。
漫画、网络视频、海报等抵制占座的文艺作品也不断涌现,不少高校还有了“无占座日”活动。“当不占座成为每个同学自觉的行动时,图书馆也许就不再那么挤了。”在采访中,不少同学对记者这样说。(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邓 晖 记者 李玉兰)
回复该发言
据教育部的有关数据显示,1999年大学扩招30万人,2009年大学招生规模首次突破600万人,高校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虽然校舍建设的脚步也飞快,但显然还没赶上学生数量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适度放宽,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了考研大军,同时,出国考托福、GRE,以及各种备战找工作的专业资格考试都使学生对自习座位的需求逐年上升。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僧多粥少”的局面最终导致了自习座位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不占座”是一种道德
解决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在于加快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建设,增强高等教育的接纳能力,真正做到大学教育以人为本,使高校的资源配置和学生规模相匹配。然而对于当下在校园“找座”的同学来讲,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许多人“占了不坐”的不良现象。
面对不断升级的“抢位战”和学生的抱怨之声,不少高校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应对之举,并大多在制度管理上做起了文章:复旦大学制定“闲置20分钟可易主”的对策;西南大学为治理占座制定《西南政法大学占座法》;武汉某所高校要求大学生进自习室须“买票”,即学生入自习室需要凭借阅证“买”座位号,一人一座……
同时,一种新的大学生公益活动开始在许多学校悄悄兴起——部分同学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专门去“消灭”占座行为。
“第一次去,看没人的座位就放个记时间的字条,过半小时再去,如果还是字条,我们就把书收起来放好,等书的主人自己来取。”一位志愿者介绍。这种学生自发反占座的行为一方面可以制止“占而不坐”,另一方面,让更多同学意识到占座恶性循环的后果是每一个人都要承担的。
漫画、网络视频、海报等抵制占座的文艺作品也不断涌现,不少高校还有了“无占座日”活动。“当不占座成为每个同学自觉的行动时,图书馆也许就不再那么挤了。”在采访中,不少同学对记者这样说。(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邓 晖 记者 李玉兰)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