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路售票员陈晴正在向乘客报到达站。
4:30,李振华走出夜班宿舍,打开调度室的电脑,准备好车钥匙、酒精测试仪,紧张整理行车路单;
4:55,从父亲的电动三轮车上跳下,陈晴一路小跑,打卡,领售票包、车票、私款、路单,等待发车;
5:10,于京生驾着首班车驶出总站,车灯驱散了黎明前的夜色,站台上排队的上班族顿时人头攒动;
5:30,一宿没合眼的看车员吴文华走出值班岗亭,目送一辆辆公交启程,准备回家睡上一顿饱觉……
他们是普通的公交职工,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四惠公交总站、通州区武夷花园公交总站工作。多日调研发现,从早上三四点到夜里十一二点,公交站里忙碌的身影始终未曾停歇。

322路公交驾驶员行驶晚班车精神高度集中。
“司售调保”
一线保障运营
从事公交驾驶32年,55岁的于京生已经在四惠至通州的线路上往返行驶了104万公里,至今行车零事故。
“别人说我的行驶里程差不多可以绕地球转20多圈了。”于京生年轻时开老式公交,深知司机工作不易,“方向盘30多斤沉,劲儿小的司机得站起来转向,冬运期4个月,每天先打5桶热水才能发动车。”为方便同事,于师傅多年来天天坚持第一个到场站,挨个调校车辆,保证其他驾驶员一上车就能顺利发动。有时末班车坏在路上,一个电话,于师傅大半夜就骑车过去帮忙修理。同事说:“老于真把我们干服了,大家送他绰号‘编外队长’。”
作为北京公交系统目前唯一一个还在一线工作的全国劳模,于京生婉拒过提拔,今年2月可以退休却选择继续坚守,出车风雨无阻,业余时间全待在场站。“几十年习惯了,到点儿准能起床,就想来车队看看有啥活儿可以帮帮手。”
跟于师傅相比,1991年出生的售票员陈晴是不折不扣的新人。性格活泼、爱和同事开玩笑的她,一走上322路公交车就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售票、疏导乘客、报站、安全提示、解答询问、照顾老幼病残孕,40分钟全程下来,小姑娘始终站着,面对车厢内50多名乘客,既专业又敬业。
公交系统中的“90后”并不多见。家住通州疃里,陈晴每天必须4点起床,赶到武夷花园公交总站出5点10分的首班车,一天区间内往返4趟。“实习期有师傅带着,现在有什么情况都靠自己,做这个工作必须坚强、忍耐。”陈晴经历过被个别乘客骂一路的难堪,也体验过担心途中上厕所不敢喝一口水的尴尬,平时爱遛狗、爱上网、喜欢跆拳道的她凭借优质服务和吃苦耐劳接过了老同志的班。
“司售调保”是公交行业四大工种,其中调度的作用尤为关键。四惠公交总站客运五公司十一车队调度室,是该车队3条公交线路正常运行的中枢大脑。调度平台的电脑上,清晰显示着场站、线路、车号、班次、发车时间、到达时间、是否准点等信息,通过每辆公交车上安装的GPS定位装置,调度员可以监控车辆在电子地图上的实时动态运行状况。
“除了电脑监控,我们还要处理大量的行车交接手续。”调度员李振华和2名同事每天要签发上千份路单,并对驾驶员、售票员进行酒精检测、发放回收高速证、路障牌、私款等工作。每隔几分钟一趟车的频率,特别是早晚行车高峰时期出车频率加快,令调度员时刻保持高度紧张。“24小时轮班,晚上12点没车了,去二楼员工宿舍睡三四个钟头,凌晨4点多起床准备首班车。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