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银行业再掀次级债融资浪潮后,受资本市场影响,保险公司也开始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偿付能力。
“发行次级债是基于资本市场和利率在二季度大幅变动的考虑,发行次级债的审批流程少,可以起到快速增补资本金的作用”,一位上市保险公司高管曾表示。
然而保监会一纸文件或将“缺钱”的保险商通过发行次级债募资的计划打乱,10月19日,保监会重新修订并下发《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不仅大幅提高募集次级债的门槛,还明确要求保险集团不得募集次债。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将使一些保险公司的融资计划泡汤,同时有利于防范保险公司风险通过次级债向银行业传递,但分析师普遍表示,次级债门槛提高无实质影响,对大型保险公司的影响甚微。
次级债门槛提高影响甚微
10月19日,保监会发布实施了新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对2004年发布实施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新《办法》增加了“开业超过三年”、 “两年内未受到重大行政处罚”等募集条件,同时缩小了募集融资规模,上限由不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100%降低到50%,并规定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金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另外还明确保险集团不得募集次级债,进一步规范了次级债的管理和偿还。
一位保险学院教授称,次级债发行门槛的提高将使一些保险公司的融资计划泡汤。
而行业分析师却表示新规影响甚微,国泰君安保险行业分析师彭玉龙向网易财经表示,次级债门槛的提高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安信证券同时在研报称,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的门槛提高、额度降低无实质影响。
该研报分析显示,新规较2010年12月份的“征求意见稿”温和了许多,表现在对偿付能力的要求变为:低于150%或者预计未来两年内将低于150%,而原先的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上一年度末动态偿付能力预测(基本情景下)未来1年内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能低于100%”,同时取消了“上一年度实现盈利”的要求,对“上年度末净资产”的要求也由不低于10亿元降为不低于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总体而言,正式稿比征求意见稿较多地降低了对保险公司募集次级债的门槛。
三家上市保险公司次级债余额1456亿元
新《办法》颁布虽然提高了门槛、降低了发行额度,但大型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的额度较高且空间较大,新《办法》对通过次级债来提高偿付能力不构成实质性障碍,对大型保险公司影响轻微。
据安信证券测算,根据新规,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太保人寿、太保财险可发行次级债余额分别为1044亿元、115亿元、41亿元、186亿元、70亿元,剩余总额达1456亿元,而平安财险是截至目前唯一动用了次级债额度的公司,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分别计划发行300亿元、40亿元次级债补充资本。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太保人寿、太保财险净资产分别为2087亿元、229亿元、174亿元、373亿元、140亿元。其中,截至2011年中期,中国人寿没有待偿次级债,而按照保险公司发债上限不得超过其上一年度净资产的50%.,中国人寿目前可发行次级债余额为1044亿元,其300亿的次级债发行计划符合监管规定的范围,并仍有发债空间。
据统计,今年前9月共有9家保险公司募集了190.5亿元次债,参与发行次债的保险商数量和募集金额都超过历年纪录。仅中国平安、泰康人寿、中国人保今年就借发行次债成功融资110亿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