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与日本松下电器集团(以下简称“松下”)达成了关于购买松下旗下的三洋电机(以下简称“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白色家电的制造与销售权的最终协议。
据悉,海尔购买的是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五个市场的冰洗业务。
“海尔收购三洋日本和东南亚4国的冰洗线,加快了海尔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产经观察家洪世斌说。海尔的此次并购行为被业界普遍看好。
相较于海尔近期的表现,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三洋”)则显得有些沉默。尽管合肥三洋的宣传部李部长表示,海尔此次的并购行为并没有对公司产生任何影响。
但由于合肥三洋目前拥有的品牌使用期限是2013年最后一天,合肥三洋也正在培育新品牌帝度和怡尚,其打造自有品牌之举无疑让业界感觉到合肥三洋的焦灼心态。
有望弥补海尔短板
海尔方面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尔收购三洋白电业务是海尔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旨在进一步增强海尔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本土化研发、制造和营销能力,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对于以上地区自有品牌和三洋品牌的协调关系,海尔方面表示,将充分运用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多年经营所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业务模式以及品牌、研发、制造、渠道、销售、服务等各种资源,在目标市场实施双品牌运作战略 (日本:AQUA和海尔;东南亚:SANYO和海尔)。
官方资料显示,日本是海尔的战略市场之一,海尔也一直致力于为日本消费者提供“适合你生活的家电”。海尔于2002年正式进入日本市场,海尔日本销售公司2010年销售额83亿日元,2011年预计突破100亿日元。而本次收购完成后,海尔将在日本拥有2个研发中心,1个制造基地并同步运营海尔和AQUA两个品牌。
洪世斌认为,东南亚市场相对于欧洲美洲市场来说,有着距离近、消费习惯和销售结构相似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家电打开国际化通道更加切实可行。东南亚与中国文化背景相似,海尔进军东南亚,有利于海尔快速在东南亚站稳脚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家电行业观察家梁振鹏表示,在中国市场,海尔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非常明显。不过,海尔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还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在收购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四国的业务之后,三洋上游产业链的生产研发优势,包括上游产业链的专利,相当于全都属于海尔,这样一来,势必可以起到弥补海尔在质量研发技术上的短板。
海尔整合三洋电机难度大
梁振鹏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松下携手三洋以来,业绩一直受累于三洋的白色家电亏损,对于松下来说整个三洋电机唯一有价值的只有能源方面的业务。至于三洋的白色家电,松下一直想把它出售掉,以甩掉严重亏损的大包袱。
梁振鹏表示,摆在海尔面前的首要问题,就在于海尔如何比较有效地完成对三洋电机部分业务的整合,即海尔接手后能否把这些严重亏损的业务变成盈利的业务,难度系数非常高。由于收购的相关业务属于日本、东南亚,在海尔不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劳工制度的情况下,对员工没办法随便进行减薪或是裁员。其中,以日本本土的这部分员工最为棘手,日本的研发人员工资非常高,折合成人民币来说,年薪许多达到1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