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初,“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外籍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家暴门”在微博和多个论坛疯传,引起舆论哗然。后经大众媒体持续挖掘报道,李阳“家暴门”事件余音未了,似乎已经被许多人遗忘的“疯狂英语”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于家暴事件,李阳的公开回应再次引发社会争议。而这家英语培训机构,多年来过于依赖李阳个人品牌,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带来的发展停滞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通过偏执的个性和张扬的作风,李阳曾迎来他个人和“疯狂英语”最初的成功。但多年之后,当年的竞争对手已经上市,李阳和“疯狂英语”却始终没能做大。甚至于,李阳个人的家庭问题反而成为了外界重新注意企业的理由。
在企业界,创业者个人名气成就企业的品牌不乏案例,李阳的对手“新东方”、国内著名的运动品牌李宁等皆是如此。但为何有些企业一路壮大,有一些却徘徊不前?老板个人色彩之于企业品牌发展的作用应该怎么看?本期财富案例,我们邀请到了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培冠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邬金涛副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案例回放
时至今日,李阳“家暴门”依然被网友时时提起。
9月4日,署名“丽娜华的Mom”的网友发微博称:“李阳,你需要帮助。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担心我丈夫和我家庭的未来。你孩子需要她们的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办!”微博中还附有一个外籍女子额头被打肿以及膝盖、耳朵受伤的照片。
“丽娜华的Mom”很快被证实是与李阳育有3个孩子的美籍妻子KIM。李阳也在不久后公开承认了家暴行为,并向妻子道歉。但在随后接受各大媒体采访时,李阳对于“家暴门”诸多说法和观点又引起了争议。不少人认为,李阳的性格存在问题。
上世纪曾红极一时的“疯狂英语”十多年来一直在“慢跑”。由于李阳缺乏足够的管理水平,“疯狂英语”不但在市场表现方面远远落后曾经的对手“新东方”等英语培训机构,其自身的运营更是混乱不堪,危机重重。按李阳号称2010年总收入2亿元计算,也不过新东方24.6亿元的十分之一。
1994年10月,李阳辞职下海推广“疯狂英语”,这种杂糅了成功学、爱国主义和口语速成的英语学习方式知名度迅速提高。然而,李阳“大篷车下乡”式的巡讲方式并没让“疯狂英语”真正落地。同期起家的“新东方”将托福、GRE学习变成流水线作业,一路壮大至赴美上市,环球雅思占领了40%的雅思培训市场,还有外资英语培训机构的杀入,使得这个行业烽烟四起。
自始而终,“疯狂英语”都有着李阳强烈的个人色彩。对手“新东方”虽然也打名人牌,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三驾马车”的知名度不相上下,而且其受欢迎更多靠的还是标准化的课程和风趣的一线教师。而“疯狂英语”除了李阳,其所谓“三驾马车”中的欧阳维建和魏建惠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对企业的影响力更是非常有限。
在管理上,尽管李阳每月只回一次公司,却喜欢事无巨细地插手各项事务。他甚至要求所有总监级别以上员工每天给他发一条短信汇报工作。李阳号称每天连续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每年有六七百场讲座。而每次讲座后,他下了讲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回复员工的短信。
这种“疯狂”的工作状态成了李阳家庭不和的导火索。而除了引发“家暴门”,李阳的工作作风也时常让管理层陷入毫无权威的尴尬。据“疯狂英语”内部员工透露,员工稍有不满或解决不了问题,都会越级直接找李阳,有些员工甚至只听命于李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