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女老总一哭过会的故事正在市场上疯传。刚开始还不觉得什么,但事后仔细一想:假如眼泪都能过会,这又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离奇故事。
10月17日,有微博称,“一上市公司老板,女,当过教师,后经商,生意做大,梦想上市。在证监会发审委过会时声泪俱下,证监会官员跟发审委员面对一个女强人突如其来的眼泪,顿生怜惜之心。毫无科技含量的一公司在眼泪的轰炸之下,成功过会。”该条微博引起了投资者极大反响,转发的评论达数千条之多。假如眼泪真能过会,就要分析一下IPO现有的发审制度的缺陷了。
首先,发审过程透明化低,把关不严。发审委的工作很不透明,每次开会审议申请公司后发布的公告都极为简单,只是介绍通过了谁,否决了谁,通过或否决的理由语焉不详。这种不透明运作模式为权力与利益的交换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这位女老总是通过什么关系知道发审委在何时何地会审?又是怎样来到了会场,用“催泪弹”击倒了全体委员?这一系列的谜团让故事峰回路转,如果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恐怕把泪流干也无济于事。流泪只是一个假相,其背后的故事一定曲折且精彩,只不过我们读不到而已。有网友在微博上留言:“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严谨的制度。眼泪能过会、那美色、金钱、关系……都可以过”。达芬奇家具公司女老总的眼泪很感人动人,是不是上会时也来演这一出呢?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靠眼泪上市,必然会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泪流成河。
其次,谁来监管发审委“被公关”现象。因为发审委以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所作出的审核是终审意见的,“被公关”现象就很难避免。对于历经了上刀山下火海的辅导期,终到了临门一脚的诸多渴望上市圈钱的公司来说,发审委就是最后的生死判官。不借代价“公关”对企业和发审委来说,都不会陌生。拿什么来保证发审委的廉洁?虽然证监会已经建立起了对发审委的监督体系,但这套制度实际上依然是内部的监督。众多包装公司成功过关的事实告诉我们,这种看似严厉的内部监督并不能防腐。如果一个公司可以收买上市过程的每一环节,那么它完全可能收买发审委的某些委员。因此,发审委应该建立起将所有审核环节都公开化的制度,让它接受市场的检验。比如,面对一个公司的申请,有多少发审委成员参与了表决,每一个成员投了什么票,基于什么理由,都必须以公告的形式向市场公开。这样,委员在投票时,就会认真掂量可能产生的后果,即使有见不得人的交易,也不敢明目张胆地玩弄自己手中的权力。
综上所述:投资者如何防范“眼泪过会”公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别去碰这类有这样那样传奇故事的上市公司,IPO绝不能相信眼泪。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