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娘子》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东方早报10月27日报道和爆米花与可乐一样,传记片长期以来也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主食之一,并且常常是票房、口碑双赢。
这其中的公式特别容易让人理解——当你用一个好莱坞巨星,比如乔治·C·斯科特、彼德·奥图尔、拉塞尔·克劳去扮演一个更加厉害的公众人物,比如《巴顿将军》(Patton,1970)中的巴顿,《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中的沙漠枭雄、英国联络官劳伦斯,《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2001)中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精彩的故事简直是注定的,话题也从选角就开始纷纷扰扰。而最终,饥渴地等待着吞下传记片这个诱人鱼饵的除了观众还有诸多奖项,比如奥斯卡。
因此,每年到了深秋接近年末时,瞅着奥斯卡而来的传记热潮就汹涌而至,今年的好莱坞也不例外。除了已经赶在9月末上映的布拉德·皮特变身美国传奇棒球经理的《点球成金》(Moneyball)之外,即将来袭的是11月9日上映的由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领衔主演的《胡佛》(J. Edgar)、11月4日上映的米歇尔·威廉姆斯的《我与梦露的一周》(My Week With Marilyn)。《铁娘子》(The Iron Lady)也将在12月16日上映。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包括乔布斯的传记片,近日新鲜上市的传记版权被索尼以7位数美元买下,《源代码》(影评)(Source Code)的制作人已经挑起制片大担。
回看国内,传记片这个类型一直被主旋律把持。回想学生时代,或许每个人都能找到被学校组织去看《孔繁森》或者《离开雷锋的日子》的记忆。感动归感动,却是单一的感动。
到底为什么会有人发出“中国有传记片吗”这样的疑问,而好莱坞传记片的成功杀手锏又何在?
剖析人物的背面
好莱坞深谙好故事的本质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开膛破肚——引领着人们的窥探欲望走向名望和权力的背面,揭示权力的运作法则。即将上映的《胡佛》就遵循了这一法则。片中,李奥纳多扮演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创始人胡佛。预告片的末尾说道,“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瑕的。”而在影片的前期宣传中,被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秘密”。
埃德加·胡佛曾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也是最富争议的人物。他在任的近50年里,美国换了9位总统,却没有一个总统敢解雇这位调查局掌门人,因为他知道太多秘密;而在公共视野之外,他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防卫严密,只有几个人能够进入这个小圈子,其中大多对其忠诚到底。胡佛还隐藏着一个或许能让他的权势轰然坍塌的个人秘密——在传说中,他是一名同性恋者,胡佛的副手、FBI的二号人物克莱德·托森就是他的伴侣。
但该片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说,聚焦胡佛从少年到老年的政治生涯的《胡佛》并非一部简单的窥私之作,“这不是一部关于两个同性恋恋人的影片,这部影片主要是关于胡佛如何操纵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成功地历经9位总统而立于不败之地。”
好莱坞一贯热衷表现个人成功,大片里盛产各种美国梦,传记片也不能例外。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影片对于人物成功路途中的阴暗面、暧昧处,大多也毫不忌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