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洲村斜瓦顶、大木门的老式岭南旧屋被各种凌乱的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包围着。

目前在小洲村内处处可见这样的建房场景。 记者 巢晓 摄

小洲村保存较好的岭南乡村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家,而违建的农民房多了将使这里与普通的城中村无异。 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曾妮)万亩果园小洲村素有“岭南水乡”之称,其优美的风景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学美术的学生在此居住。不过近来旺盛的租房需求,催生了村内的农民房“违建风”,新建、改建的农民房纷纷超标。近日,海珠区代区长徐咏虹在小洲村民建房问题现场办公会议上要求,对违建房要组织力量坚决、迅速予以拆除。
现场改建新建农民房与城中村无异
走进小洲村,随处可见鳞次栉比的农民房,其中许多楼房达到三四层,早已超过农民自建房限定“两层半”的要求。村里的空地上,摆放着许多瓷砖、沙石等建筑材料。在小洲村的“小桥流水景观区”沿河涌300米的路段,有十多栋房子在同时施工。工人们给新建的农民房贴上彩色方块瓷砖,看上去和一般的城中村建筑没有区别。只有仔细寻访,才能在众多农民房中,找到一两栋传统宗祠和灰砖灰瓦的古民居。
小洲村登瀛外街一栋在建的三层小楼正在贴外墙瓷砖。有街坊说,这栋房子被区城管队查了好几次,但每次查完后,又偷偷施工。记者到达的时候,楼里看不到施工人员,但仍存放着许多建筑材料,看来还要往上加高。
“现在的小洲村越来越让人失望了。”摄影爱好者刘先生说,他七八年前就开始关注小洲村,那时候小洲村还不太有名,村内高层农民房不多,虽然很多建筑比较老旧,但岭南乡村的风貌保存还比较好。刘先生说:“现在来的人多了,商店、大排档多了,违建的农民房也多了,感觉小洲村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的城中村。”
白领黄小姐去年怀孕后和学美术的丈夫李先生搬到小洲村来居住。黄小姐说,几年前,一群搞美术创作的人开始聚集在小洲村居住,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家村”。近年来,随着小洲村名气日盛,游客增多,小洲村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也打开了销路。由此带动更多学美术的人在此聚居,最主要的租房群体是学美术的学生。
村民声音“要保护城市绿肺,也要保护村民的胃”
对于小洲村的现状,居住在小洲村内的黄小姐表示心情“很矛盾”。她认为,违建固然破坏了小洲村的田园风光,但对于小洲艺术家群落的发展和古村的旅游发展需求,政府应当因势利导而不是扼杀。黄小姐说:“北京的798,原本也是艺术家们改建厂房形成的聚居群落,但在政府的引导下,现在成了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区。艺术家要聚集而生,一方面浓厚的艺术氛围会刺激他们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聚集的效应更有利于形成艺术品市场,帮助他们打开作品的销路。”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