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的墓地
熊培云在《巴黎墓地书》中写道:“许多东方人无法理解,在巴黎这样世界独一无二的大都会竟然会有拉雪兹神父、蒙巴那斯和蒙马特等大型公墓,让死人挤占活人的地盘,让‘寸土寸金’的生意经变成不识时务的陈词滥调。”这句话在我看来,似乎可以如此解读:既然在楼市均价每平米8万人民币的巴黎可以腾出这么多空地安放这些不朽的魂灵,那他们岂不是金贵得无价?
拉雪兹“盗墓”指南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面积118英亩,只有巴黎郊区还有更大的墓地。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
它也是5场大战争的纪念地。建议旅游者坐地铁2号线到腓力二世车站(PhilippeAuguste)下车,这里是墓地的正门。
同许多国际大都市一样,巴黎也被纵横交错的地铁网所连接。到这种城市单独或团伙行动,同好们最不容易忐忑——总是可以搭地铁游景点,不太需要担心迷路。即便是在普遍不太讲英语的法国,一旦问路的麻烦被免除掉,似乎必须用语言沟通的地方少之又少,比手画脚也大可以顺利搞定吃穿住行。
但这只是来这座伟大城市盗墓的第一步而已。在阅读本指南正文之前,请仔细参考——
使用说明
1、拉雪兹公墓有多个出入口,均可通往各家坟头,对外开放,不设门票,大可昂首阔步坦然前往;
2、各出入口经常有小商贩卖墓园地图,可随时购买,但考虑到价格不太公道,建议提前打印本指南,以熟悉地形;
3、每块墓地安放的伟人灵魂各有其价值,即便同一个伟人也会因市场不同而不同价,故需根据个性化需要进行选择,“作案”时间不够充分的同好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4、墓园相对比较清幽,务必蹑手蹑脚,切不可大声喧哗惊扰四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5、工作服没有统一标准,但须朴素大方,以免遭受同样不堪设想的后果;
6、实在要穿夜行衣也可以,但本着三界互不干涉的原则,不建议在晚上行动;
7、根据属地原则,境外违法犯罪须交由当地司法机关审理。
详细分解步骤
1、进入公墓;
2、“盗墓”;
3、得手或者不得手都得离开公墓。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这么说过。
从人名来看,这座公墓所安葬的并不全然是巴黎人,许许多多伟人甚至是外国人,但他们把青春和才华都奉献给了巴黎,于是巴黎也对他们不离不弃,这座如此尊崇知识与艺术的伟大城市,分一块净土,让他们栖息。这是对他们生命最好的礼赞,不知道曾在巴黎挥洒过青春的海明威有没有这么感慨过:不能在巴黎绽放着生是一种遗憾,不能在巴黎绽放着死何尝不是。
于是每个长眠于此的逝者会让人感到痛惜,但又总撩起几分好似游离的艳羡,不是么?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
爱上法国女人的波兰音乐家,情感生活跌宕又恰逢革命时局,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强烈碰撞,和巴黎结下不解情缘。

肖邦的墓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