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号倪方六在《江南时报》著文,呼吁业界重视儿童读物出现的“性早熟”现象。
儿童作品每年有近万种面市,打开某些儿童读物,成人都看得瞠目结舌,除了文字描述,还有大量的接吻、拥抱之类很刺眼的插图;成人间的“男欢女爱”被移植到天真的孩子身上,“自杀情结”出现在字里行间,“早恋现象”被无限渲染,“中学生校园恋”升级到“小学恋”甚至“幼儿园恋”。在某些被称为天才的年轻写手们的文字里,接吻、性交、暴力、血腥种种少儿不宜的场景频频出场,文字娴熟老到、直白细致。商家、评论家一再强调写手们的低龄,惊叹他们的“天才”。殊不知,性激素过度催生出来的社会综合症已经症状明显。未成年人的各种感官早已被一个没有童真的社会所充塞,孩子们过早地知道要读书要出人头地要赚大钱要富贵,孩子们过早地知道性交的姿势与快感,孩子们过早地知道欲望的放纵,他们缺乏各种类型的优秀读物。文字性激素过度注射,将导致社会的物欲与肉欲横飞,并恬不知耻。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得主们几乎个个显赫,他们的作文书成为一种高考作文的风向标,深受未成年人追捧。他们的欲望风暴怎能让“粉丝”们免疫?!稍有批评,就会被一些人指责为“忌妒”,文坛的自以为是到了何种惊人的地步! [相关链接:儿童出版物出现三多]
明星与年轻写手们都有自己的观众群、读者群,都有自己的铁杆“粉丝”。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有时候比明星的影响力更持久。明星尚在节制,可写手们在性的领域里已经开放得相当彻底,跟在他们身后的“粉丝”们将成批被情色暴力击倒。文字的性激素实在太多太泛滥,可怕的是这种年龄错位虚构写作正得到书商与“评论家”的热力追捧。性虽然与吃饭穿衣一样自然,但既然身体穿着衣服,性必有隐秘的高贵,更是上天对人类的馈赠。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待性,该自然,且尊重。
是早熟重要,还是人文精神重要?比性早熟更迫切的教育,我想是人文教育,爱自己的身体,爱身边的人,爱身边的环境。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爱,怎么可能悬空飞身上去爱国爱社会?! [口水吐向安徒生 安徒生过时了?]
健康的文字环境,也许可以让孩子们的情感发展正常一点,从老土的写情书、从暗恋开始、从自然的青春萌动开始、让孩子们还保留一些羞涩的表情,而不是一开篇就上了床,转眼间就堕了胎吸了毒杀了人。
在童真与纯洁正日渐失去的年代,我们惟有不分昼夜地怀旧。歌坛是,文坛亦然。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