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被加进欧债危机“逃生路线图”,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10月27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结束几小时后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打电话的消息,激起了各方关于中国可能大量购买欧洲稳定基金(EFSF)债券的猜想。
随着猜测声浪越来越大,1天之后,EFSF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开启亚洲“推销”之行,首站到访北京。不过,在这两次外界颇为关注的中欧接触之后,双方均并未就关于中国购买EFSF债券相关问题发表共同声明。
而欧盟领导人峰会之后,10月28日,意大利再次拍卖79.35亿欧元国债,令来自中国的“拯救”更具急迫性。
据新华社报道,应奥地利共和国总统菲舍尔、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0日乘专机离开北京,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
中国会否援欧,正越来越牵动欧洲乃至世界媒体的神经。
不过,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28日的吹风会上表示,即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的G20峰会不会讨论二十国集团成员向EFSF出资或购买欧债的问题,这不在峰会的议程内。
贡献1000亿美元?
在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随着危机的严重性,首先是希腊,然后葡萄牙、西班牙,现在是欧元区的核心国家,欧洲国家先后同中国讨论投资问题。而讨论的节奏模式总是类似的:中方不吝鼓舞人心的华丽言辞,或者甚至一点资金,但从来都没有足够的援助满足欧洲最初的期待。
这次,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位熟悉中国领导层思路的人士介绍称,中国可能愿意向EFSF或与IMF共同资助建立的一只新基金贡献500亿至1000亿美元。
关于出资方式,金砖五国的领导人曾在9月22日发表声明称,对于通过IMF或者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为全球金融稳定作出贡献,持“开放”态度。而此前,中国也已强调,希望通过IMF以及与“金砖国家”中的其他国家一起出资。
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首席经济顾问达瓦科维奇则在上周表示,俄罗斯与其他金砖国家持共同看法,愿意参与稳定欧洲的行动,但最好是通过IMF。巴西态度则更加坚决。“只能通过IMF。”巴西财政部部长曼特加如此表示。
中国政府官方智库学者、央行前决策顾问余永定表示,中国官方看起来不会单独采取行动。“中国不能凭一己之力扮演决定性的角色,而是会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提供的金额,”他说,“中国无论买什么东西,抵押和担保都是十分重要的。”
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当然有大量投资资金。欧盟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持有大量欧洲债券,尽管具体金额不得而知,但有业界人士猜测,中国外储的资产组合中有四分之一已经投入了欧元债券,这符合中国一贯主张发挥建设性的经济角色的作用。
英国《经济学人》评论称,在过去,投资欧元区债券意味着很大的风险,没有人能够充分解释中国为何愿意那么做。而现在,中国将可以选择投资由EFSF担保的欧元债券,或者购买特别投资工具(SPV),中国承担的风险要比欧洲人小得多。而欧洲人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的保障。而相关框架细节的建立也需要时间:中国希望看到更多的细节,以及在承诺购买欧洲债券前,看到希腊债券同私人投资者之间如何进行交易。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