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11月2日报道昨天在复旦大学举行的“2011低碳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交通运输与规划著名学者陈小鸿透露,上海汽车拥有量到今年年末超过200多万辆,其中,私家车100多万辆,根据数学模型测算,上海实施的私车额度拍卖制度减少了约300万辆车在城市交通系统里面运行,这样一个政策在减少上海市汽车保有量、保障交通等方面发挥了很显著的作用。
陈小鸿说,在过去20年里,中国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从100万辆增加到现在的5000万辆,差不多增长了50倍。据测算,小汽车对于收入的增长弹性是2.4,换句话说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小汽车的增长是2.4个百分点。这样一个结果使得在过去20年里,本来在中国的城市里面很少看到小汽车,或者很少把小汽车作为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到今天中国城市居民有超过15%甚至20%把小汽车作为日常的出行工具。在此背景下,是否干预车辆拥有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陈小鸿分析认为,汽车保有量的高低,决定了一座城市的交通状况,毕竟,车辆多了,使用者就会增多。如果近20年来,上海没有采取限制车辆拥有的举措,上海道路上的交通量将会是现在的两倍。
陈小鸿说,上海2009年整个交通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大概是整个城市能源消耗的22%,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1400吨。由此可见在低碳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交通系统的改善可能需要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上海采取了严格的限制,从1986至2009年四次全市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小汽车出行的比例在1986年是2.2%,2009年是15.4%。对此,陈小鸿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如果我们对小汽车的出行进行限制,必须要同时建设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体系,作为一种替代品来满足随着城市扩大所需要的城市机动化水平。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样的需求可能会以其他的方式呈现,它会反过来影响城市交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