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上表演确实能够教会孩子如何在公众面前更自信,但家长要把握好才艺竞赛的“度”,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李丹 摄
网易教育讯 据大连日报 如今,儿童选秀节目越来越多,更有11岁女孩参加模特大赛一战成名。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特长教育机构越来越火,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应有尽有,想学什么都有人教。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都可以理解。但是,老舍曾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不可助长也。”那么,孩子才艺教育怎样才是合理的?家长期待的成才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是有效的?记者日前围绕儿童才艺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上周六(29日),记者来到奥林匹克广场附近的一所艺术学校,十几名家长正在外面等着孩子下课。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正在上课的这个舞蹈班上多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基本都在课外同时学着好几门特长。一名姓徐的孩子妈妈说,她的孩子同时在学着舞蹈、模特、钢琴、围棋、画画、主持人、唱歌,周末的时候基本都在赶场,有些课因为周末安排不下,就安排在平时放学以后。“孩子都愿意上吗?”“有的愿意上,但钢琴和画画、围棋她就不愿意上,可别的孩子都在学,她不学的话不就落后了吗?小学这几年坚持坚持,到初中学业压力重了再看情况减少一点。”问及学这些特长每年得花多少钱,徐女士没有具体透露,只是说花费不少,暑假的时候孩子到香港参加舞蹈比赛,她陪着一起去,这一趟就花了1万多元。“幼儿园的时候也只是想着让她都先学着,看爱好再加以筛选,可是现在觉得放弃哪一样都可惜。孩子经常参加一些演出和比赛,看见孩子在舞台上熠熠发光,觉得这些付出都值得,再说了,现在打好基础,以后万一文化成绩不行,还可以考艺术院校,孩子未来不是多条路嘛。”
对于家长们的这些想法和观点,记者采访了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灵博士。李灵的基本观点是,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才艺只是作为生活享受的手段和文化素养的表现。不论学习才艺还是参加比赛,重在参与、享受过程,家长不必刻意强调结果,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地成长成才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参加的各种才艺大赛、选秀、商业演出如今相当常见,几乎成为一种潮流,通过选秀活动而少年成名的孩子也不少。李灵说,将学习成果展览或是在舞台上表演确实能够教会孩子如何在公众面前更自信地表现自我,这是其他的教育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激发孩子兴趣,舒展儿童个性,对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好处。但应该注意的是,孩子和家长都要把握好才艺竞赛的“度”,一切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原则,遵守孩子的自然生理发展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损害其天性。对孩子进行才艺培养的正确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在艺术方面去享受艺术,在才能方面去展示自己。过多的比赛会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为了比赛而进行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或是让孩子参加成人类别的比赛,容易损害其天性,不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孩子的才艺如何选择?
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学习什么才艺时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像学习的地点、其他家长的意见等。但却往往容易忽视学习主体也就是孩子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理由是,孩子那么小,不懂。李灵说,在选择兴趣或特长培训班时,应该更多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因为只有在快乐的自主学习中,才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也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