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有家长认为,学校这样做,容易伤害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校方称这是分层次作业,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11月1日《齐鲁晚报》)
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再到三色作业本,教育乱象愈演愈烈。原本,教育是育人之地,在成材的标准上也应多元,更重要在于,教育承担着塑造健全的人格,优良品行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让一个人健康、快乐,或者掌握学习的方法,思考的逻辑,分析的本领,比单纯的成绩更加重要。
所谓的素质教育,应是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对于学生的培养,就应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我们并不陌生,从孔子提出这个概念到现在已经数千年,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掌握这样的精髓,教育还是“流水线”,学生还是线上的产品,同质化、单一化和固化现象严重,一个学生和一千个学生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所采取的“三色作业本”,跟“绿领巾”如出一辙,其目的,都是通过外在的颜色区分,进行结构的分层和身份的定性。很简单,ABC对应的就是好中差,无需过多的解释,外界就可以据此作出基本的判断。在群内的对比上,做A的学生,自然优越感十足,做C的人当然就会无比自卑。笔者当年高中上的是普通高中,那时候,有甲种本教材和乙种本教材,当被分到普通班,并拿着乙种本教材时,我心中是愤怒、悲伤,受歧视的感觉至今刻骨铭心。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简言之,因材施教是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所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做法在引导,目的在鼓励,而不是“因教材而行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别,布置有差别的作业。
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也不值得提倡。以牺牲学生自尊为代价做法,不足为取。你很难想像,一个学生在歧视的重压下,会“快乐和诗意一般”的学习。如果一个人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固然“知耻而勇”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他的心性已经发生了变化,个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塑造代价实在太高。
在国外,这种情况很难发生,恐怕学生的家长早已将学校告上了法院。在他们看来,学习成绩并不重要,他们需要教育和学校所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性格,并使他们感到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习成绩并不好的人,往往干出了一番大事业,而那些只知读书的人。却往往一事无成。从现实来看,历年的高考(微博)状元,在后续的事业中鲜有出类拔萃者,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因材施教被理解成“因教材施教”,只有其表,无有其里,这是应试教育下的有意曲解,也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应试教育为主的情况下,我们离真正的素质还有很远的距离。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