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泽秀树(资料图)
在首都机场登机口,你经常会看到一个中文还算流利的日本人,在大屏幕上充满激情地“推销佳能”。他是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小泽秀树(Ozawa Hideki)。61岁的他,已在佳能公司工作了38年,最近这6年,他一直担任中国区高管。
这6年来,他所执掌的中国区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唯一一次下调增长预期,是在遭受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预期增幅为20%。即便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让日系消费电子企业遭受重创的一年,佳能中国仍旧坚持30%的增长目标不变。
但容不得他忽视的是,在中国,普通人对佳能的一切溢美之词,大都来自这家日本公司在数码相机市场特别是单反相机市场的卓越表现。根据公开数据,在过去的2010年,无论是卡片数码相机市场还是单反数码相机,佳能都是市场份额第一。但是,照相机并不是佳能的全部,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佳能即提出“右手照相机、左手商务机”的产品策略。相对于佳能在照相机领域的建树,小泽自己也承认,佳能的商务机在中国还远未取得像照相机那样鹤立鸡群的市场地位。
在总部没有给出更多支持,受地震波及,以及众多强手竞逐中国市场的诸多难题之下,小泽秀树只能把营销做到极致,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资料图:中国企业家网)
2011年,为了完成全年盈利目标,佳能自然希望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在区域市场方面,中国市场表现如何至关重要,而在保证不失去照相机领先市场地位的同时,佳能中国也希望自己的商务机产品能够迎头赶上。
问题来了—佳能将如何在日本总部掌握产品研发主导权的情况下,真正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难堪重负的营销
面对多年来报表上的高增长数字,小泽秀树内心并非没有危机感。
尽管和许多日本公司一样,佳能并不缺乏应对大型危机事件的经验,但受今年“311”大地震的影响,到6月份佳能才完全恢复正常的生产节奏。
一般来说,佳能生产一台数码相机大概需要800个左右的零部件,商用复印机则需要2000到3000个零部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做出成品。在原有产品产能受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区若坚持预定的增长预期,就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尤其是,由于日系企业属于高度中央集权,中国公司本质上是一个营销公司,其采购、研发以及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仍旧在日本。对于销售员出身的小泽秀树而言,他所能做的或许有限。
不过,在过去几年,小泽秀树还是在营销扩展方面尽了最大努力。
在2010年,佳能中国区提出要把这一年作为“商务元年”,大力发展商务机(打印机、复印机、商务一体机等)。这一年,佳能在商务机细分领域包括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大幅面打印机、医疗器械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增长。2011年,佳能更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把中国打印机市场的老大惠普拉下马,达到市场占有率第一。有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也表明,截至2011年6月份,佳能的打印机市场份额已达到39%,而惠普为50%。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佳能的这一目标实现仍有难度,原因之一在于佳能作为一家有着深厚销售基因的公司,其最大的优势是营销功力深厚。面对终端客户时,有着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和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常把“感动客户”挂在嘴上的小泽本人也是一位销售急先锋,一位超级销售员。但是,打印机所属的商务机市场与佳能得心应手的照相机市场有着本质不同,“这并不是一个客户导向的市场,而且也是一个格局多年来相对稳定的市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