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市场的第一个熊市发生在刘鸿儒时期;第一个牛市行情出现在周道炯时期;著名的“5·19行情”爆发于周正庆时期;周小川是至今唯一一个因为上任而导致股票几乎全线涨停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时期的股指走势更是“亮点”多多,历史大牛大熊双双出现。
郭树清时期呢?
本周是证监会主席履新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指上涨了2.22%,深指上涨1.3%。而发审委在11月2日一天连否3家公司IPO的行为,更被市场解读为郭树清上任后对新股发行开始“重质轻量”,让投资者有了更多期盼,而郭树清面对的将是一个走出单边格局的、诸多难题待解的全新A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历任证监会主席在位时期的股市表现发现,几乎每一个时期,行情都会出现标志性的事件,要么是重大的历史转折,要么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单日行情,可谓精彩纷呈。
有了历史的铺陈,我们更加好奇郭树清时期会有哪些精彩出现,更何况A股市场已经“脱胎换骨”。
刘鸿儒时期(1992/10/26~1995/03/30)
第一只“熊”出现
被称为资本市场奠基人的刘鸿儒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金融家,也是第一任证监会主席,但在他2年多的任期内,股市也出现了第一个熊市。
现在的股票市场已比刘鸿儒期间规范太多,那时候还没有10%的涨跌幅限制,“T+1”的交易制度也是在刘鸿儒卸任前不久才开始实行,而证券市场的基本法规都诞生在这个时期。刘鸿儒上任当天,大盘下跌了9.43%,次日再跌11.18%,当时的大背景是“8·10”事件刚刚爆发不久,证监会也刚刚成立。
应该说证监会成立于股市急跌之中,1992年5月至11月,半年时间沪指从1400多点跌至400点左右,下跌超过70%,堪比尚福林时期的大熊市,但时间上却只有2008年熊市行情的1/4。在这一波急速下跌的过程中,证监会成立了,刘鸿儒成了第一任证监会主席。虽然上任之日,股市没有热情的表现,但刘鸿儒任职一个月后,股市进入急涨行情,只用了4个多月,就从400点上涨至1500多点,涨幅接近3倍。
不过,急跌急涨后,1993年2月开始,在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的宏观紧缩政策影响下,A股市场开始进入长达3年的第一个熊市,从1500多点最低跌至300多点。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引发股市暴跌8.43%,次日沪指跌至325点,这波熊市之中的连续暴跌,就是A股市场历史上著名的“7·29股灾”。随后的7月30日,监管部门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3大政策救市,触发了2个月的大涨行情,指数2个月大涨2倍。但是政策救市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趋势,这波行情也只能成为熊市中的小插曲。
周道炯时期(1995/03/31~1997/07/11)
股市最有赚钱效应
周道炯担任证监会主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理“3·27”国债期货的重大违规事件,1995年5月18日,周道炯关闭国债期货交易,并通过协议平仓的办法使该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历史的契机让周道炯成为市场的坚定规范者。1996年春节后,A股宛如疯牛一般横冲乱撞。为了抑制过度投机的行为,从1996年10月起,以周道炯为代表的管理层连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 “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包括《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