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赚钱效应日渐式微,渠道费用步步攀升,基金公司曾经“50亿盈亏平衡线”的说法被一再打破。现在,维持一家新公司的正常运营至少需要130亿到150亿元的偏股基金规模,如果谈判能力不强,需要200亿规模甚至更高。
“世道越来越艰难了,卖基金难、运营公司难、股东想盈利也难。”一家正在筹建的基金公司的高管算了笔账,如果全部以偏股型基金计算,规模100亿元,1.5%的管理费可以收入1.5亿元,银行的尾随佣金拿走7500万,剩下的7500万里面4000~5000万是人力成本,再加上银行的一次性激励、办公场地租金、IT成本、营销费用等,根本没有结余。“所以,100亿的规模仅够勉强生存,要想正常运营,能有微利投入发展或者盈利,至少需要130亿到150亿元的偏股基金规模才能支撑。”
据了解,对那些谈判能力不强的基金公司来说,渠道的尾随佣金已经收到了管理费的70%。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总经理算了笔账,管理费1.5%,渠道费用高的尾随佣金能拿到其中的70%,即使有200亿规模,基金公司只能收入8000万,除去人力成本、办公成本、营销费用,还得再给渠道一次性激励。他说,“如果一次性激励不是给得过高,200亿的规模勉强有微利。”如果算上固定收益和指数类的产品,要实现正常运营,需要的规模要比200亿更多。
事实上,新基金公司在成本压力上远甚于上一波牛市前成立的基金公司。在2006、2007年牛市的时候,基金好卖,渠道费用没那么高,四五十亿的规模就足以保本甚至有微利。比如,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大多数产品都是在上一轮牛市中发的,渠道费用不高,目前50亿规模也能做到大致盈亏平衡。
不断攀升的盈亏平衡线对新基金公司产生了巨大压力。知情人士透露,一家最近成立的基金公司马上就要开董事会讨论增资扩股的事,“投入太大了,还没开始发产品就没钱了。”上海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高管也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价码,新公司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扭亏,“不知道能不能扛到那个时候。”基金公司三季报显示,资产规模在13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有22家,在66家已发产品的基金公司中占了三分之一。
在不断攀升的盈亏平衡线压迫之下,基金公司陷入发不发新基金的两难境地:公司发展要完善产品线,要为牛市铺设管道;但现实是渠道资源有限,大家争着要上要价自然水涨船高,其实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时不发产品是大多数公司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已经拥有多只产品的老公司。“现在是不得不发,不仅要比拼谁发得更快,还要比谁更能抗得住亏损。”前述基金公司总经理无奈地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