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集团层面资金即将变得很紧张。10月27日中国平安三季报发布,根据母公司资产负债表计算得出集团可动用资金共279亿元,而集团即将给子公司注资共计250亿元至300亿元。待给子公司增资后,母公司可动用资金即将耗尽。
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出了上述结论。他对记者回应,“在资产项目中把除长期股权投资之外的各项科目相加,估算出平安集团可动用资金大约剩279亿元,而其中须向寿险注资100亿元,向深发展注资150亿至200亿元,即使对深发展按下限150亿元向其注资,集团所剩可动用资金也仅在20-30亿元。”
记者从平安相关人士处确认,集团连续两次向寿险增资共计100亿元。10月22日,平安寿险增资50亿元,目前已获保监会批准;10月27日,平安发布公告披露将再向平安寿险增资50亿元,目前尚待保监会批准。再加上此前发行的40亿元次级债,至此,平安寿险共计补充资本140亿元,对于如此频繁的增资,上述平安人士称,“主要是平安寿险业务发展较快,对资本金的补充是为了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8月18日,平安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16.81元的价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不少于892,325,997股但不超过1,189,767,995股股票。由此得出认购资金规模为150亿至200亿。就出资方式而言,业内对于集团出资还是平安寿险出资仍有疑问。11月3日下午,中国平安的董秘姚军在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中确认,对深发展的注资将通过集团出资的方式进行。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集团层面资金将变得很紧张,集团或面临再融资压力。
为了得到开展投资不动产、PE等业务资格,保险公司必须满足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50%的要求。若大量发展业务而消耗资金过快,保险公司会产生持续的资金需求,向集团公司定向增发便是常规融资渠道之一。而集团资金紧张则意味着很难再支持子公司业务发展,从而将使集团也面临再融资压力。
而保监会最近发布的“次级债新规”已经切断了集团作为主体发次级债的募资渠道。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恒乾告诉记者,“如果明年资本市场好转,平安寿险、平安产险若能向母公司分红,也将给母公司增加资金。实际上,从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角度,子公司还有发行次级债空间,子公司自行发债也可以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
“即使子公司发债能够缓解偿付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视母公司的再融资需求。”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缴文超告诉记者,“现在保险资金投资浮亏中,占比例最大的应该是债券,现在债市反弹,意味着净资产在逐渐恢复;若股市好转,再加上股票反弹,净资产恢复速度增加,对于缓解偿付能力压力有好处,但也只是在短期内缓解。”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