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松
如果说柳传志在24年的联想集团生涯中做过不少正确的决定,那么,他让自己在这样的时间、以这样的方式卸任,肯定也算其中之一。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不难明白,难的是把握这个火候。应该说,老柳这个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对于一个像联想这样的公司来说,领导者的急流勇退绝不仅仅是个人意愿的问题,它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私人问题,而是事关整个公司战略与管理的重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会将领导人的代际传承置于极为重要位置的原因。
很多人评价老柳此次是“功成身退”,但在所有的退出方式中,功成身退并不是最优的一种。对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来说,最佳的退出方式一定是对自己的团队影响最小的。柳传志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这并非偶然,而是出自他精心的安排。这种安排背后所体现的现代管理思维是柳传志留给联想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杨元庆在演讲中为柳传志在联想集团的生涯作了简要的总结,提及柳传志对联想的诸多贡献:成功实现了联想股份制改造,并建立起现代治理结构,为联想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但他没有提及柳传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那就是柳传志把权棒交给自己的方式,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史上的一次创举。宣布这个结果或许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整个操作过程却长达十几年,也许这个过程从柳传志拆分联想时就开始了,也许更早。
这颇像杰克·韦尔奇当初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时的情景。这个世界最著名的CEO曾经说过:“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们的全部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人。”杰克·韦尔奇选择杰夫·伊梅尔特作为他的继任者,总共用了7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GE制定了完备的计划和解决方案。所以,当世界最杰出的CEO最终离开GE时,这个庞然大物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
而这一切,在联想同样发生了。柳传志一直致力于将联想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而联想的接班人选择过程,本身即是国际化的体现。当然,对柳传志来说,让自己退出的影响最小化,只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就像每一个明智的领导者都能意识到的那样,领导者有限的个人能力和商业世界无穷变幻之间存在矛盾。
柳传志作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突破了那个时代的许多藩篱,初步培育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但是,联想的下一步改怎么走,它能如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这未必是柳传志这一代企业家能回答的问题。如果自己很难再超越自己,那更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来超越自己。柳传志选择杨元庆是因为他有很多跟自己相同的地方,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很多跟自己不同的地方。只有这样,他的选择才有意义。
但是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我们却很少见到有人真正把企业接班人问题放到公司战略高度去思考、去操作,这当中或许有认真的考量,仔细的筛选,但其中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则仍然是低层次的。就这一点而言,柳传志走在了很多同辈企业家的前面。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