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1911-2011,中国教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来谁为中国教育谱写了历史难以磨灭的华章?谁吹响了中国教育事业前进的号角……作为媒体,我们选择了回望历史的路径,我们力图冷静、温和,和读者一起重回历史深处,共同感悟百年来教育发展的脉络。
为此,网易教育特遴选百年来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十位大师,为网友展开一幅人物画卷。11月起,网易教育将陆续推出蔡元培、梅贻琦、晏阳初、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十位教育大师专题,集中展示百年来中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变革。敬请关注。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在中央主楼前搭建了巨大的舞台,并邀请了成龙谭晶等众多名人前来助唱,场面可谓恢弘,媒体报道可谓热烈。时至今日,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诲犹在耳畔,我们依然看到办大学在走"大楼之大"的道路,令人倍感痛心。
力主教授治校铸建清华校格
清华前身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回忆,1929年他到清华教书时,报名人并不太多,例如录取150名学生,报名不过400人左右。正是在梅贻琦执掌之下,不到10年时间,清华从一所有学术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既有学术地位也有学术名气的名校。1941年清华在昆明庆祝建校30周年期间,西方如此评价清华的成就:“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梅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梅贻琦从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后,奉行“教授治校”原则。清华大学教授会由所有教授、副教授组成,其权限包括:审议改进教学及研究事业以及学风的方案;学生成绩的审核与学位的授予;从教授中推荐各院院长及教务长。教授会由校长召集和主持,但教授会成员也可以自行建议集会。
当有人赞美梅贻琦治校有方,他谦虚地说:"贻琦生长于斯,清华实犹吾庐。就是有一些成绩,也是各系主任领导有方。教授中爱看京戏的大概不少,你看戏里的王帽,他穿着龙袍,煞有介事地坐着,好像很威严,很有气派,其实,他是摆给人看的,真正唱戏的可不是他。"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梅贻琦却做出在今看来也要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来,他的纯粹、执著、坚定、智慧,奠定了清华校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他的“大师论”也成为中国大学办学的理念宗旨。
虽为寡言君子却妙语如虹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他的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他平时少讲话甚或不讲话,但却绝不是无话可讲,更不是思想贫乏的表现,而是“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梅贻琦讲话,往往“妙语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他曾说过,“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都是被教坏的”,“校长的任务就是给教授搬搬椅子,端端茶水的”,表现出一个教育家的胸襟。
1940年,梅贻琦在"为清华服务25周年公祝会"上的答辞中这样写道:"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仁校友敢告无罪。"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