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涛/绘
无独有偶,药家鑫撞人并连捅被害人8刀之后,药的同学及亲朋好友也无法想象在他们眼中如此乖、如此听话的“好孩子”会做出这么过激甚至人人欲诛之的行为。其辩护律师还希望用他是“优秀学生”这一事实来为其辩护。
“李天一和药家鑫出事,就是他们这种‘双面性’积累到一定的量所爆发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警惕‘双面娇娃’,如果孩子们在家和在外的表现反差过大,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进行引导,避免发生像李天一和药家鑫这样的恶性事件。”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强调。
现象1
“双面娇娃”不在少数
张女士的儿子小飞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快两个月了,老师每次都向张女士反映小飞性格内向,上课经常走神,也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老师很头疼。张女士觉得很纳闷,“儿子在家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啊,他在家跟我们有说有笑,叽叽喳喳个不停,而且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做作业。我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么乖的孩子在学校却让老师很头疼呢?”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张女士的儿子小飞这样在家和学校表现反差很大的孩子绝非少数。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分别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其中80%以上的家长都表示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不一样:有的在家特别乖,很听家长的话,还时不时帮家长做家务,但在学校却被老师和同学投诉;有的在学校特别乖,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但在家却是“小霸王”、“小皇帝”。更多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属于后者。
甘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初三了,她对于女儿这么大了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反差这么大挺费解的,“以前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我知道他们班很多同学都是在学校表现很乖,但在家却不听话,我以为孩子长大了这种反差就会消失,没想到女儿现在读初三了,在家依旧是老样子。在校老师叫她做啥,她都会毫无怨言认认真真完成,但一回到家里,我们一点很小的要求,她都理由多多,或者干脆直接sayno!”
“学校里有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在学校表现都还挺中规中矩的,一开始我们老师都以为这样的孩子可能是性格内向了点,不太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没想到一经家长了解,发现这些孩子在家里却是十足的‘小霸王’、‘小女皇’。而且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普遍。”芳村小学班主任老师胡巧明对新快报记者说。
现象2
“孩子太有个性,老师不喜欢”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双面性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孩子之所以在家和在校表现不一,是孩子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表现,是孩子本能的一种反应。
胡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幼儿园大班,说到孩子的表现,她也表示儿子俨然一“双面娇娃”:“儿子在幼儿园不怎么说话,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但他回了家就叽叽喳喳跟我们说个不停。不过我认为孩子这样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在幼儿园,孩子太有个性了,老师会不喜欢,所以孩子从小就知道要如何表现才能取悦于人。”
胡女士认为学校的教育是权威式的,而家里相对民主。“儿子在家说啥我们都不会太奇怪,而在学校,如果孩子的行为跟别的孩子有所不同,就会显得太不一样。”她担忧地表示,学校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很容易压抑个性、扼杀创造,进而造成集体无意识。“我们在家一直教育孩子要敢于表达自我,不过他在学校就不敢了,中规中矩的,连举手都不敢。”胡女士把儿子的这种“乖”理解为对环境的紧张,“因为他知道,幼儿园不是家里,犯了错误妈妈会不计较;老师是严厉的,不是可以依赖的,对环境没有充分的放松感。”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