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刘鸿儒
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今日在深圳举行,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刘鸿儒表示,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比例由2005年的46.72%峰值到2011年三季度末降到了11.46%;占居民存款余额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从2007年的18.99%峰值一路下滑,到当前的6.33%。
与此同时,今年第三季度末,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了4万亿,几乎是同期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2倍。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规模达到了8.25万亿,同比增长了100%。
刘鸿儒主席表示,之所以基金规模落后信托公司及银行理财产品,是因为目前基金市场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金公司可投资的范围受到了限制,业务范围狭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各个基金管理公司只能投资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过度依赖证券市场。而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跨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五大市场。而信托公司在投资范围上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
第二,基金业的销售渠道受限制,银行在基金销售渠道中占主导地位。我们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依赖银行。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开放式基金的总额,银行渠道占比达到了60%,尤其是少数大型国有银行、国有控股银行,在基金销售当中占到绝对的主导地位。由于银行在销售中处于垄断地位,基金公司被迫向银行不适当的让渡收益。
第三,基金公司自身存在治理结构的缺陷。我们现在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公司是采取契约型基金的运作模式,这种契约型的运作模式,一方面导致了持有人利益保护的缺失,基金份额持有人难以通过持有人大会的形式主张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的董事管理人员代表股东利益追求基金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和短期化,这与以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存在着冲突。与此同时,我们基金管理人员也存在很多困难,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第四,基金行业缺乏长期的资金来源。现在我们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储蓄存款转过来的,80%投资者是散户。平均换手的时间仅有三个月,这类资金追求短线收益,频繁申购、赎回,会导致基金投资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不利于保护持有人的整体利益,也不利于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第五,基金监管的标准不一,导致了基金行业在与其他机构的竞争当中处于弱势。与银行信托公司相比,公募基金在产品创新、产品准入、营销手段、业绩宣传等方面都面临着更加严格的限制。这使基金公司在与银行、信托公司竞争当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针对以上问题,刘鸿儒主席从三方面提了建议:第一,要解决发展思路问题,我们要重新探索思考我们整个行业新的增长点,提出转型的问题,就是说要向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向转型的问题;第二,必须要在重大法律制度上寻求突破;第三,在监管标准上保证平等竞争。
以下是发言实录: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郭主席特意挤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会议,这一点我们很高兴,我们也表示感谢!
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论坛现在开始了,中国基金论坛已经开了九届了,我作为这个基金论坛的倡导人和组织者,非常高兴我们这九届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的作用,成为我们业界应该说比较有影响的论坛。现在主办单位决定并宣布了它要变成永久的论坛。我理解作为永久性的论坛,它有两点要往前跨进一大步。
第一,它的探讨的范围要扩展到整个基金市场和资产管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