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火锅 市井闲情慢生活

四川火锅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吃火锅时那种豪放和酣畅淋漓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那气吞山河的架势足以体现对四川人火锅的热爱。
和火锅一样诱人的是成都(微博)这座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蓉城,一个蓉字,已足够千娇百媚,百转千回。每个人来到成都,无不被它的典雅和闲适所迷住。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成都人的两种热爱:晒太阳和喝茶。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最爱——晒太阳喝茶。潮湿的盆地难得阳光,平常街巷已经有很多茶客了,若是碰上难得的秋日艳阳,从府河边到行道的梧桐、桂木或银杏下,一排排的桌椅便会迅速地摆了出来,被一个个悠然淡定的成都人占据。
重庆麻辣火锅 山城里的一把火

重庆被誉为“火锅之都”。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当时挑担子工人买来水牛的内脏,洗净干净后,将肝、肚切成小块,担头设有炉具,上设一只大洋铁盆,成为多格,盛载一种麻、辣、咸的卤汁,专向码头工人兜售。客人光顾时,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民国23年重庆城内出现较具规模的麻辣饭店,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由客人自行调制卤汁、蘸汁。重庆火锅以麻辣为主,多味并存,讲究调味,注重用汤。
夜景、火锅、美女,是重庆的三大名片。
山城重庆:主城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雾都重庆: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永远是灰蒙蒙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天空、山水、草木。千百年来,从巴人古国到陪都,也许是有太多的沉淀,灰色成了重庆的主色调。
活力重庆:在解放碑,无论是时尚靓丽的美女,或是西装革履的白领,还是光着膀子大汗淋漓的“棒棒儿”,都精神奕奕,整座城市于喧嚣中透着活力。即便是夜半,朝天门的汽笛也还能顺江绵延几公里,穿破整个城市的夜空,提醒你这个城市尚未沉睡。
广东海鲜火锅 不辞长作岭南人

广东人的海鲜火锅配料很讲究,火锅配以鱿鱼、海螺肉、鸡肉、牛肉、墨鱼、牛百叶、海参等生料,再加上蔬菜和佐料。吃时先将各种海鲜依次倒入没油的清汤里,煮熟后捞到各人碗中,然后再倒入鸡肉、牛肉等。吃完肉类,再倒入香菇、青菜等清口,鲜而不腻,味美无比。
“食在广州”不是虚言。广州饮食业历来在全国首屈一指,拥有一大批老字号和新兴名店,传统和创新的名菜、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饮茶、喝汤更是广州一大特色,也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文化。肠粉、虾饺、蛋挞、凤爪、艇仔粥、咸水角、糯米鸡、伦教糕……看到这些点心的名字你是否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广州人喜好早茶,早上见面打招呼时就问“饮左茶未”(喝了茶没),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