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情不佳,今年以来私募新产品的发行日趋放缓,10月产品成立数量更是跌至两年来低谷。
10月成立的阳光私募仅有25只,比9月少了55%,同比减少六成,并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11月,这种低迷现象仍没有改观。另据海通证券统计,今年以来,有8家私募成立5只或5只以上的新产品(除TOT以外),分别是重阳投资、凯石投资、呈瑞投资、中睿合银、从容投资、方得资产、民晟资产、理成资产。
在市场弱势时成立新产品需要很强的市场号召力,这8家私募多数是老牌私募,如重阳投资、凯石投资、从容投资等。这些私募基本是在2007年或者2008年成立,可追溯历史业绩长,产品经历牛熊市考验,市场知名度高。其中也有新生代私募,如呈瑞投资。呈瑞投资因为呈瑞1期今年的优异表现一举成名(非结构化产品第一名),获得市场认可。量化投资策略的产品也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例如民晟资产就是一只由老牌私募民森投资成立的以量化投资策略为主的合伙制私募基金。
但是由于行情不给力,即便拥有市场知名度以及良好的发行渠道,私募发行的状况也大不如前。历经近两个月时间,由中国银行主导推介的阳光私募TOT产品宣告成立,其最终募集金额与去年同类产品相比黯淡不少。
此外,今年阳光私募产品募集普遍存在延期现象。据了解,阳光私募募集期一般是一个月,有的产品将募集期延长至30个工作日,但仍难以正式成立。往年阳光私募发行很少延期,很多产品半个月就能募集成功。今年以来,市场持续低迷,阳光私募赚钱效应减弱,发行遭遇困境在所难免。即便是今年的黑马私募呈瑞投资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该机构在11月以40%以上的收益率领跑业界,但资料显示,“呈瑞5期”足足用了两个多月才最终得以募集成立。
“现在是客户不敢买,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也不敢发行。”广州一位第三方私募销售人士说。尽管市场极度低迷,但信托公司的渠道费仍然未见降低,信托公司收取的单只产品账户费是每年150万元。由于市场不好,信托公司也作出了一些让步,例如单只产品成立的门槛由去年的1亿元,降低到目前的5000万元。临近年底,第三方的销售动力明显不足。为了多拉存款,银行销售阳光私募产品的积极性下降不少。
除了空仓策略外,不少私募干脆将产品清盘,试图转战一级市场,而有的私募则直接改行做实业。一位曾经的私募经理说,“以前 ,一天到晚,睁眼闭眼都是数据,每天想的都是怎样赚钱 ,压力太大了,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改行后每天晚上回家后都睡得特别香。”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指数日趋走低或许会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特别是私募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是收取业绩提成,如果能在大盘低谷时成立产品,私募自身将获益多多。关键问题是,不少私募管理公司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季,“行情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得死。”一位私募经理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