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讯 在2011年长治市公务员考试中,宋江明取得笔试和面试双双第一的成绩,却因体检“不合格”刷了下来。后经媒体介入,宋江明最后讨回公道,6名责任人因涉嫌暗箱操作被处分。这就是近期众所周知的“宋江明事件”。
让人想不到的是,“宋江明事件”曝光后,近日贵州、四川等地又有多名考生称自己是“宋江明”——笔试、面试均排名第一,在公务员考试体检中被认定为“不正常、不合格”。然而,当考生到其他医院体检,结果却为“正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有规则公正的游戏,人们才会乐意参与。有人认为,这几年公务员考试人数持续增加,与公考相对公平、暗箱操作很难介入、考生乐意入场不无关系。确实,随着“阳光考录”制度的推进,公考的公正性逐渐得到考生的认可。然而,“宋江明事件”以及诸多体检“罗生门”告诉人们:体检,越来越成为保障公务员考试公正的“短板”,不拉长这块短板,体检就可能成为“陷马坑”。
在贵州体检“罗生门”中,面对前来询问的考生,体检中心负责人竟然声称:“正常的人体检时也可能不正常,不正常的人体检时也可能正常”;“你那天抽到的血刚好不合格,只能怪你运气不好”;“我只能说对你们的遭遇表示同情。”按如此逻辑,考生要想通过体检,还不得指望神仙、求神拜佛?
其实,正如专家所说,在血常规检查中,虽然给出的白细胞正常参考值为4—10,但在不同时间、不同个体会有不同,“不能单纯地说3.9就不正常,4.0就正常”。这就是说,即便体检过程没有任何暗箱操作,仅凭一次体检的白细胞值为3.9就刷掉,也有失武断和公正。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很多考生在公考体检医院体检时不正常,而同一天在其他医院体检时却正常,这难道不正说明在体检标准的认定、地点的选择等方面还需做更科学的改进,以使体检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身体的实际?
除了公考体检的科学性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严密性问题。在“宋江明事件”中,尽管长治市人社局“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体检全程监督,武警战士守卫,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体检现场”,体检过程中也实行了匿名编号制。然而,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宋江明的体检报告最终还是被医院有关人轻而易举地篡改,而且改得“很不合逻辑”。这就说明,一方面现行公考体检制度尚有“可钻之空”,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制度执行必须真正落到实处。唯有制度设计更为严密,监督更为完善,问责更为严厉,“宋江明事件”才能后无来者。
作为“天下第一大考”,公务员考试近年来在公平、公正方面,为其它考试作出了表率。面对诸多体检“罗门生”,有关部门应该切实拉长影响公考公正性的每一块“短板”,确保公务员考试成为最受社会信任的考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