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最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了《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改造升级20个旧工业园区,建成配套完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11个,建设先进制造工业园区20个,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载体。
这份约六千字的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在GDP方面,到2015年全市GDP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万元GDP建设用地比2010年末下降25%,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9.5%、20%;在产业结构方面,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5%,互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
在创新能力方面,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每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12项;在人口结构方面,到2015年,深圳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达到20%以上。
据悉,深圳力争到2015年培育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5—8个,全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累计2000件以上,引进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国500强大型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总部企业40-50家,引进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点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和缺失环节的项目150个。
该意见还提出,将把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成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鼓励总部在深圳的企业将部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深圳企业同等待遇。深圳各区转入合作区的企业,其在合作区产生的产业增加值,按70%的比例计入相关区统计量。
记者了解到,深圳的产业发展史可谓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开始起步,到90年代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企业,再到本世纪前十年初步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