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型还是炒概念?一场别样的升级浪潮正在锂电业展开。
“手机市场正全面转向智能手机,也引发国内锂电产业升级热潮,主要是跨越到动力电池领域。”深圳邦凯公司国际营销总监李俊杰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锂电厂家超过1000家,号称转型动力电池厂的达500家,明确表示要做的超过200家。
转型压力
作为手机生产大国,中国锂电厂数量一度达上千家。深圳诺基尔总经理贺时江说,山寨手机厂家没落,智能机开始流行,锂电池业门槛提高,导致厂家生存困难,引发兼并大潮。11月底,飞毛腿已并购深圳朗能。
李俊杰说,面对智能机市场,锂电厂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深圳锂电企业群希望借此打入索尼、东芝、三洋、Maxell等国际锂电品牌供应链。
贺时江认为,大部分锂电池厂已将动力电池列为转型方向。邦凯今年投资超过10亿元,从日立引进全套生产线和材料配方,预计2012年全面投产。目前国内锂电厂家虽然过千家,但真正进入中高端锂电领域的厂家,只有深圳比克、比亚迪、东莞ATL和邦凯等少数几个,它们占中高端市场80%份额。
锂电厂家转型做动力电池,可能看到了即将出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未来10年,中国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首选,锂电池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位锂电厂家高层估算,100万辆电动车至少要2500万千瓦锂电池,相当于10亿部手机需求量。此外,每年3000万辆电动自行车销量中,锂电份额仅3%,空间很大。此外还有太阳能、风能储能电站需求。
技术鸿沟
这可能是亿纬锂能、赣锋锂业、江苏国泰和德赛电池等锂电概念股股价近来上扬的原因。
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表示,跟去年LED概念一样,锂电概念狂热,仿佛市场会因节能而一夜改变,市场预期被无限放大。
“中国动力电池上的技术差距还很大。”世界IEEE电池组主席张正铭对本报表示,智能手机等终端仍是中国锂电业发展机会。
日韩锂电大厂都是全自动生产线,在智能机领域,并没任何优势。相反,中国锂电厂家的半自动化生产线,可充分发挥短平快特点,形成低价低成本优势。
《第一财经日报》从邦凯和ATL了解到,原来邦凯和ATL也生产一部分笔记本锂电池,但相比日韩厂家,成本和质量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所以现在邦凯也退出了笔记本电池领域。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说,中国锂电产业主要问题还是怎样把电池做好,大部分锂电厂家根本没掌握锂电核心技术,根本不可能跨越动力电池的技术鸿沟,他认为做好动力电池的厂家不会超过5家,绝大部分都在借概念圈地圈钱。
“动力电池对温度、功率、一致性和循环使用寿命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一致性。”他说,国内锂电厂家做出来的动力电池的确很便宜,但用一年退货的很多,甚至出现着火故障,问题出在电池串联质量上。
王子冬指出,目前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生产能力尚在形成中,虽然能支持示范车型配套,但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应该设立动力电池的准入机制,否则盲目投入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