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白领的其他话题……

返回白领……


我收藏的爽吧……


何志毅:社会仇视企业家的根本原因是贫富悬殊

1 何志毅:社会仇视企业家的根本原因是贫富悬殊
虫族2012-04-04 21:51:24 发表
专访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 何志毅
2012博鳌亚洲论坛1日-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何志毅今日在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表示,他很明显地感受到民营企业家感觉这几年做企业的成就感跟光荣感已经渐渐在下降,就是社会从推崇企业家,赞美企业家,开始到批判企业家,仇视企业家,这个问题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贫富悬殊。
谈到企业家二代接班的问题时,他表示,其实并不像很多民营企业家向外界表示的他们的第二代不愿意接班,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里面已经有60%的成员是第二代的企业家了,所以这个时候一个很突出的具体问题就是,在转型过程中间如何交班给自己的儿子,给企业家的第二代人,或者说第二代接班人不仅仅是企业家有血缘关系的人,这是广义的第二代,这个交班要能够交得好,尤其配合这样整个制度的转型,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才有未来。
以下是访谈文字实录:
网易财经:何老师您好,在现在中国各个商学院的教育当中可能会更加突出创业,您认为这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
何志毅:我觉得它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在经过20年的商学院的MBA教育以后,中国的各个商学院对职业经理人如何培养的方法、方式和一套体系已经完成了,而中国对创业者的教育这套体系尚未建立,所以因此它显得更加重要了;第二个是中国创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因为随着第一轮经济改革阶段的结束,中国进入了第二轮的改革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在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制度环境下涌现出更多的创业者,国家也把创业与创新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而中国在教育领域里面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如何培养创业者的体系,因此创业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网易财经:您觉得这些年以来,国内的商学院和国际顶尖的商学院来比的话,主要的差距有哪些?
何志毅:我觉得中国的MBA教育只有20年的历史,严格讲是1991年开始的,国外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中国这20年的商学院的发展,已经大大缩小了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和国外的差距,它现在是正在融合,我觉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更加关注中国本土企业的需求,比如说中小企业这一段如何发展,我们前面讲过的创业家如何培养,他尤其要适应中国本土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以及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这个是跟国际很不一样的,所以中国的商学院如何面对这种需求来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第二个是另外一端,就是中国的企业成长壮大以后他要走向国际,就像这次的亚洲博鳌论坛一样,全世界的目标,尤其亚洲的目标,欧洲的眼光都集中在这里,有很多大企业需要走出去。这时候走出去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以中国人为主导的,不像上一轮的国际化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西方人为主导的拉动式的国际化。这一轮的国际化是以中国人为主导的,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主动式的国际化,这个是世界所有的商学院不能够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做的,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商学院应该抓住这两头:一头是关注中小企业的创业,适合本土的文化跟环境;另外一条就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成长起来的,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企,他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中国人的主导下如何走向世界,这是摆在中国商学院面前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网易财经:您认为新华都商学院在我国各个商学院中有一个什么样的优势的竞争力?
何志毅:新华都商学院有几个优势,第一它是叫公办民助的一种模式,可以说在中国目前的商学院里面是独创的。我们在各个传统的商学院之外看到两个商学院,一个是中欧商学院,一个是长江商学院。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何志毅:社会仇视企业家的根本原因是贫富悬殊
虫族2012-04-04 21:51:24 发表
中欧商学院是两个国家,或者两个,或者是中国跟欧共体,是中国跟整个欧共体之间合作的一个产物;长江商学院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在中国办的一个商学院,而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家,或者叫中国自己的慈善家,捐资给中国公立大学,合作办一个商学院,这是一个先例。
另外在这个商学院构筑的时候,我们非常注意把它构筑成一个具有国际普遍的一个办学规律下的一个理事会,相对独立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么一个体制,使得它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决策,独立的定位权,独立的能够跨越式发展的一种体系的建立,这是一个。
第二个这个商学院一成立的时候,就把自己定位于要成为具有中国内涵的世界一流商学院,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举措就是立即聘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德蒙菲尔普斯(音)教授来当院长,注意,不是荣誉院长、名誉院长,而是院长。马上就会再吸收一批国际重量级的,包括其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在国际上一流商学院里面担任过领导人和中层干部的团队进入这个新华都商学院的队伍,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新华都商学院把自己的定位进行了显著的差异化,因为刚才我也说过,这20年来中国建立了一个如何培养职业经理人的MBA教育体系,但是还没有培育创业者的教育体系,所以新华都商学院将自己的定位定位于培养创业者,创业与创新这一门学科在国际上相当成熟,但是中国教育部的学科体系里没有这个学科。那么新华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已经批准了创业MBA的学位,现在正在紧张地招生,立志成为中国这个领域里面的领导者,另外也把中国的创业者的培养和教育形成体系以后,跟国际上做交流,这是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网易财经:有一项调查说,中国有82%的富二代是不愿意接班的,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何志毅:这个我觉得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这个数据我是质疑的,虽然余明阳教授是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经在上海交大的同事,我们也做过调查,数据比这个高很多,应该说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二代是愿意接班的。但是他对媒体怎么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在开座谈会的时候,在有媒体的时候,我们就听到很多一代企业家和二代企业家都说,老子就说我不愿意交给儿子,儿子说哎呀,我不愿意接老子的班。但是在会后他们告诉我们,说我不能说要把它传给儿子,儿子也不能说要接班,因为整个社会现在存在着一种仇富情绪,这个老子就说,我们已经是被仇恨的对象了,如果我们说还要把这个企业交给儿子的话,我们会更被这个社会所仇视。
但是我跟他们说,你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站在教授,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我个人是非常鼓励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或者说把他的财产传给二代,只有世世代代建立起一种财产能够传承的稳定的商业文明制度和文化,市场经济或者说这个社会才能稳定持续的发展。你可以想想,如果每一代企业家都想这一代人就在手上结束,那么他一定是巧取豪夺的,他可以不为历史负责,不为后代负责,甚至不为社会负责。如果一个企业家创办企业的时候就立志于把这个企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想他会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和对自己的家族、家庭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所以我觉得整个社会应该营造一种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让企业家能够交班,要让企业家能够放心地交班,而且第二代的企业家要有志于接班,另外接好班。
网易财经:您认为现在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何志毅:社会仇视企业家的根本原因是贫富悬殊
虫族2012-04-04 21:51:24 发表
何志毅:我觉得简单的归类可以归成两类:一类是外部发展的制度跟环境问题,在这次博鳌论坛的会议上,我们在跟一些民营企业家私下交往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民营企业家感觉这几年做企业的成就感跟光荣感已经渐渐在下降,就是社会从推崇企业家,赞美企业家,开始到批判企业家,仇视企业家。我想这个是一个民营企业家还要继续面对的一段时间的问题,那么它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贫富悬殊。就是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一种马太效应: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尤其是相对差距,越富跟越贫可能是相对的。
如果说政府跟社会团体,包括跟企业家团体都尽快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种制度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作为民营企业家而言,也不应该把这种环境问题一味的归咎于政府跟社会,也应该从自身的努力方面下一点功夫,去解决一些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去改善自身的形象,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民营企业家的转型和接班问题了。第一代企业家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而生的,到现在为止已经经历了30年或者20年的历史,他是在一种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环境下,很多事情不确定,很多空子可以钻,或者说可以有很多寻租的机会。现在制度越来越健全了,慢慢法律法规也完善了,世界经济也一体化了,很多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也被中国所接受了,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快转型的步伐。当然在这个时点上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这一代人基本上要退休了,从30年前开始拼搏,到现在基本上都到了大概60岁左右的年龄了,正好是面临交班的时候。
我们在浙江省的调查发现,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里面已经有60%的成员是第二代的企业家了,所以这个时候一个很突出的具体问题就是,在转型过程中间如何交班给自己的儿子,给企业家的第二代人,或者说第二代接班人不仅仅是企业家有血缘关系的人,这是广义的第二代,这个交班要能够交得好,尤其配合这样整个制度的转型,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才有未来。
网易财经:谢谢何老师。
何志毅:好,我们准点,十一点半交给他们。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