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北京联大学生在品尝自制咖啡张立纯 摄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曙明:
什么是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教育吸引力至少可以从这样三个维度来衡量:一是学生(家长),学生(家长)是否愿意选择高职教育?二是企业,企业对高职生的满意度如何,是否欢迎高职生到企业就业和实习?三是社会,纳税人的钱投到了高职教育里,是否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公平和效益。
如何吸引学生?
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对职业教育较为轻视。当前尽管我们已经承认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但无论是入学、投入和师资配备的要求上,都要低本科教育一个档次。在学生发展上,三年的高职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高等教育的终结,俗称“断头教育”。职业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那么学生完成职业技术专科层次教育后,应有机会接受职业技术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使高职教育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必须形成“具有畅通升学进路的职业技术教育一贯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让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有着继续提升学历和学位水平的通道。
当前,很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因此,高职教育要特别强调对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学生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课程,做到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就好业,并实现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要具备三个特性。一是吸引性,要注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循序渐进,易懂易学。二是灵活性,课程不一定是预设的,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学习目标,进行时间、内容等方面的调整,满足学生需求。三是有效性。课程和教学有实效,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禁得起检验和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要吸引学生,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学生不合理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暂时的学生入学率,不论学生成绩如何,实现零淘汰,最后都能顺利毕业。这样的行为是以牺牲高职教育的质量为代价的,对于高职院校自身和高职教育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
如何吸引企业?
要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关键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我们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恰当地分析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提供优质的、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我们曾对企业需求做过调研,首先发现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态度精神最为重要。因此对高职教育来说,不能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特别要加强文化基础课的教育,使毕业生既有文化又有专业技术。
提供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科研服务。技术既包括先进的科技发明的转化,也包括为企业的市场分析、经营策略选择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
提供提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教学培训服务,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和资源条件,为企业设置特定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益。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行业、企业和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在校企合作上,职业学校应该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利益维护上,起主导作用。企业在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的同时,提出明确的人才需求标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并加强管理。行业组织应发挥在信息、人才、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鼓励、指导和规范本行业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并协调合作关系,协助解决困难。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