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即便在3月初升级了版本,Path也只允许用户与自己的150位密友分享生活。这个数字,据说是来源于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教授罗宾·邓巴(Robin Dunbar)的著作《How 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你需要多少朋友》,也被译作《150法则》),罗宾教授认为人类在特定时间段可以保持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最多也就在150人左右。
野心勃勃却步步为营
150人,150人地往外延展,这进度显然及不上Facebook和Twitter这类社交服务界鼻祖的扩展势头,但作为Path的CEO, Dave Morin的野心却不输前二者,此次2.1版本升级后,一贯“素面朝天”不含广告的界面上突然增加了一个令人惊艳的标志——Nike+,也让业界顿时哗然,开始展望Path商业模式上的众多契机。

版本的升级并不算是一个大消息,真正的大消息是Nike的加入使自己成为了Path首次对外公开API接口而受益的独苗——用户可以将自己的运动数据在 Path 上显示,让好友也能在 Path 上看到自己的运动路线。

用Nike+跑完步后可以直接分享到Path上作为生活轨迹的一部分
而这种合作模式也道出了Dave心中关于Path商业模式和未来蓝图的构想:由于Path私密社交网络性质的限制,因此传统广告在这个平台上很难产生几何级数的爆炸式影响,而内容合作就自然成为了Path的首选方式。用他的原话来说“我们很注重用户的愉快体验,但传统广告只会破坏这种体验而已。”
正是基于这次首度开源的“破天荒”,许多内容供应商也已渐入Dave的法眼。比如基于LBS(地域定位服务)的商用内容:用户在记录地点信息或是利用Nike+分享运动轨迹时,能接收到附近商家的促销信息,并用内置的移动支付应用埋单。
而Dave本人对移动游戏也虎视眈眈:“现在似乎一半的iPhone用户都会玩手机游戏,如果我们也分一杯羹,那一定是一条康庄大道。”一旦Path也仿照Facebook的做法,与诸如Zynga这样的社交游戏公司进行合作,让用户通过Path来购买游戏道具,得到的利润再由Path和Zynga两家三七分成,也不失为能够异军突起的商业模式。
相对于有限的内容合作,Dave把大部分心思花在了巩固自身实力上。此次2.1版本更新的另一大功能是音乐识别分享,类似于Shazam的识别音乐,能通过麦克风分辨出正在播放的音乐,并通过Path把正在收听的音乐信息分享给好友。第三大创新是相机的滤镜购买功能,通过应用程序内的购买服务,用户可以买到更强大的相机滤镜和特效。此外,用户还可以利用 Path 2.1 来手动调节照片的对焦和曝光。这些新兴的看家本领反而成了Path日后将着力发展的环节。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