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罗川会度过他第43个生日。人生第42个年头时,他加入了一家创业企业—应用汇,出任CEO。算起来,这是他第四次出征。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对于之前大小有过成功历史的人,四十岁再创业,对失败的恐惧远大于个愣头青,不久前,再次创业小米科技的互联网老人雷军对此已经有过透彻说明。
而且,罗川第四次的征程被外界看来是个多少有点尴尬的事儿:罗川去应用汇,怎么看都像“一尊大佛进了小庙”,这个互联网江湖上名号响当当的人物,之前辗转的都是微软、新闻集团和中国移动这样的巨头公司。又或者,他的创业,怎么也应该选一个更好的方向,而不是在“红海”里和一众年少轻狂的年轻人厮杀。
位于中关村海龙大厦9层的应用汇,墙上贴着诸如“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字体大小不一、凌乱其实又有秩序的字。据说这也是罗川的意思。
现在的罗川,比之前稍胖,白头发比之前几次见面时更多,似乎也该修剪了。他天生少白头,之前露面都会有意修饰,而且有登山、打高尔夫的爱好,同时也能锻炼身体,但如今他一天得工作12个小时,累到下班都不想说话的地步,这方面在意的自然少了。
一个小城少年,读名牌大学,进知名外企,然后一路晋升到区域高管。罗川一直被认为是个勤奋正统、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好青年、好人才。他1994年清华毕业进入微软,从市场推广人员做起,一直到项目经理等职务;2003年负责筹建MSN中国,MSN之后成为本土即时通讯工具市场排名第二的产品,仅次于QQ。之后的2007年和2008年,他分别加入MySpace(新闻集团)和139移动互联(中国移动),如果没有后两者接连受挫,他可能仍是一个明星职业经理人,聚光但不耀眼。但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现实已经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周韶宁、周鸿祎、谢文都是例证。到最后他职业道路上唯一的可选项只有自主创业,此时,他深刻反思过,读《史蒂夫·乔布斯传》,并学着禅修。
他说,创业让他第一次找到心灵的充分自由。这是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心理重建史。且看他的自述—
大公司悖论
2008年,中国移动开始找我,希望我能加入创建中国移动的互联网公司139移动互联。我当然知道这种大公司可能有公司政治,但有两件事儿打动我:第一,当时任139移动互联CEO的是叶兵,他说,我知道和你说别的也没用,你知道国企的决策机制,我给你看公司党组的会议纪要。当时5月和7月中国移动专门就成立这家公司开会讨论,而且会议纪要里还谈到新浪模式等等。我想一个国企党组会议这样重视,这个企业至少是真想走出这一步,真走成功了,得多厉害!第二,当时的副总裁鲁向东找我谈,他是个有能力、有思想而且敢干的人,不管现在对他的调查结果怎么样,我个人都非常尊重他。他给我谈了很多事情表明移动的决心。中国移动的光环也多少有作用。
还有一点,我一直想做可信赖的网络。我总结MySpace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社交网络的核心是可信任,不论是通过兴趣或者社交关系。你想手机号码得是多大的通道啊!
不过,我想的太简单了。互联网业务不是孤立的,数据部也做很多互联网业务,我们和数据部之间就得有竞争、有矛盾,那该不该支持你?我们真正做的时候就发现,通讯行为在层层保护之下,其它部门会说这是隐私问题。这更多的是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后来我们做了“爱联系”,实际就是今天的微信和米聊,也没有大发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