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股整体发行市盈率已经明显下行,新股定价参照行业市盈率的规范在市场层面得到明显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发个股所处行业较为多样,尤其是中小股票存在无法参照的细分行业,行业参照标准有待完善。
新股发行市盈率下行
据聚源数据统计,4月已经公布发行价的11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0.82倍,较去年4月的52.09倍明显回落。而今年一季度,两市发行的48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30.78倍。较去年一季度的62.35倍回落近半。
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为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促使发行人及参与各方充分尽责,规定发行价格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除因不可抗力外,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盈利预测的,将采取相关处罚。目前来看,此项措施对新股高市盈率发行有了明显抑制效果。
行业市盈率标准待完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发股票参照二级市场市盈率,存在参照标准不足的问题。目前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都制定了相关行业市盈率,但并无统一的参考标准,加上细分行业模式独特,若参照所属板块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事实上日前发行的一些个股已经超越了25%的红线,这也影响了新股发行整体市盈率的稳定。
以4月份以来新发的11只个股为例。在人民网和天山生物未发行之前,4月份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为25.63倍,但这两只个股发行后,新股发行市盈率上行至30.83倍。而这两只个股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6.52倍和51.89倍。由于此两只个股均属于板块内细分行业,参照标准并不明确。若参照深交所发布的行业市盈率,人民网所属传播与文化行业加权动态市盈率为31.42倍,而天山生物所属生物制品行业加权动态市盈率为26.7倍。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时间或许是也一个重要原因。”某券商投行人士指出,目前IPO询价过程较短,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均无法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而给出合理的报价。海外一个发行项目,从启动到发行价格的确定长达10个到20个工作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酝酿、沟通和博弈,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发行人价格的真实体现。同时,加上行业参照不足,仓促博弈后报价,报价不合理可能性较大。因此,在行业参照方面,应当不断完善行业分类,以完善行业参照标准。同时,应相对延长询价时间。他分析认为,只有市场各方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和博弈,才能形成合理的价格和真正市场化的市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