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本月7日落幕。若不是身临其境,你很难想象这一严肃的考试,考前会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向你传授考试作弊的技巧,考后成绩不理想还可以修改分数——只要肯花钱。记者针对这一现象调查发现,如此培训以及参加考试,不但衡量不出专业技术人员的真实水平,反而会使这一考试变成某些机构和个人的牟利工具。
除此之外,还有以年初的考研(微博)英语泄题为代表的“泄题门”事件,诸多媒体调查发现,这些事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部分培训机构打着培训的幌子,向考生“兜售”违法信息。那么,究竟是谁赋予了这些培训机构这些“特权”?
培训机构是“泄题”的主要渠道之一
事实上,早在2007年,司法考试就发生过一次通过培训机构“泄题门”事件。据新华社报道,参与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工作的林姓人士,为帮朋友的女儿通过司法考试,利用现场监督的便利,侵入存放试卷的密码箱,摘抄了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大部分试题和答案,试题外泄之后,被一个“专业枪手”得到四处贩卖牟利。
而当前,更多的“泄题”事件线索指向的是培训班,“前一天晚上有同学上培训班到很晚,后来发过来的,考点顺序都一样……”。若果真如此,那“泄题门”将比2007年那次为祸更烈。培训班公开对外招生,能把提前所获考题当作自己的“卖点”经营,显然不像个别“枪手”只是偶然获得试题,很可能已经织就一个收买、运送、叫卖、传播的完整而又严密的利益链。
据报道,去年举行的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就被曝出“泄题疑云”。无独有偶,同在周末开考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也被曝出考题早已泄露,这已得到官方证实。司法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考试均是我们国家比较重要的考试,司法考试更是以参考人数多而通过率低,号称“中华第一考”。然而,就是这样重要的考试,考题竟然在考前泄露了,这让几十万辛辛苦苦备考的考生情何以堪?

一些培训机构为什么这样“神”?
一直以来,注册会计师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接连被曝存在泄题现象。虽然这些考生的举报尚未完全证实,各自的主管部门都承诺进行调查,但“国字号”考试屡次出现泄题事件,已经伤害到社会公平公正和相关考试的公信力。
按照规定,上述三大执业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者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者成为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法律工作者、医生、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职业本身对公平、诚信的要求也很高。事实上,这些考试也一向以专业性强、通过率低而著称。如果有人提前拿到试题和答案,通过舞弊取得资格,对整个行业和这项考试的公信力,将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国家级的资格考试,试卷内容在考前属于国家秘密,泄露和传播者已经涉嫌犯罪,因此必须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有需求就有市场,近年来,各种考试培训机构门庭若市,赚得盆满钵满。这些机构比拼的,主要不是教你如何更快掌握专业知识,而是考试的通过率。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很多人就是冲这个才报班的。但是,提高通过率的办法,却不只是靠培训老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战经验,而是大多都有些特殊“渠道”。据参加过这类培训的朋友讲,培训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押题”和“划重点”。押题命中率高、考试通不过退款,成为培训班招徕客户的最大卖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