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益科技是东莞1998年之前三家上市企业之一。
上市“揽金”
东莞即将迎来第12家上市企业。相比2009年前的3家,东莞上市企业数量现已增加3倍。目前,有3家莞企在证监会排队等待上市,9企业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还有58家莞企作为上市后备。只要市场、政策不变,东莞企业将迎上市爆发期。
两年多来,东莞已经有8家企业陆续上市,企业上市总量达到了11家,但横向与佛山等珠三角其他城市比较,仍然显得“寒碜”。截至2011年底,佛山全市上市公司数量有32家,今年1月份又有2家公司通过发行审核,5年多来,佛山的上市公司新增了21家,累计融资超过330亿元,而东莞近几年上市企业募集资金共约仅60亿元。
上个月又有一家莞企IPO闯关成功,东莞将迎来第12家上市企业。相比2009年前的3家,东莞上市企业的数量现已增加了3倍,但是放在全省考量,仍显得不足,数量不仅远低于广、深,比佛山也少了20家,甚至不及经济总量不如东莞的珠海、汕头。
1998年至2009年,是东莞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黯淡无光期,长达11年,没有一家企业上市。背后的原因既有政府扶持不力,也因企业观念滞后。而经过多年的助推,东莞企业上市不但打破沉寂,也开始迎来爆发期。
上市之路 11年沉寂
一个月前,东莞宜安科技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接下来如果顺利,将成为东莞第12家上市企业。这一消息自然会在商界政界引起一些波澜,但远没有2009年底众生药业上市时那样振奋人心。众生药业的上市有着里程碑的意味。
2009年12月11日上午,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和众生药业董事长张绍日一起敲响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市宝钟,众生药业正式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这是东莞自1998年后首家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登陆A股的企业。
1998年之前,东莞共有3家企业上市,分别是粤宏远A、东莞控股和生益科技,但是11年后依然只有这三家。东莞企业上市之路为何经历长达11年的“惨淡”期?
原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曾在2011年底的金融工作会议上坦言:“过去东莞经济很发达,但是上市公司在全省是非常落后的,这有政府的观念问题。”言下之意是,此前东莞政府对企业上市不够重视。
“当然也有企业的观念问题,过去我们很多企业以不借银行的钱、不借社会的钱为荣,这种观念是非常落后的,企业是真正做不大的。”刘志庚说。
近些年东莞很多市领导都在不同场合感叹东莞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实力的不相称。东莞市副市长邓志广也发现东莞企业家身上的一些顾虑,比如怕花钱,怕受监管,怕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五六年前,东莞市日新电线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斌提及东莞企业上市难以破局的困境说:“企业老板会考虑到很多,他权衡很多。我一年能够赚到1000万,我能赚到2000万,我养老婆孩子、我养家人什么的够了,我为什么要去上市?”
“企业不缺钱,没必要上市”这曾经是众多莞企的心声,而殊不知上市融资仅仅是资本市场为企业服务的一个功能,除融资效应外,还有品牌效应、规范约束效应、人才和创新激励效应等。
既然找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2006年东莞从政府扶持与改变企业观念上下了大功夫,这也成就了后来上市的破局。
大手笔扶持上市政策
回复该发言